跨年

这个星期只能说一说石家庄的天气了,北京暂时与我无关。总的来说,空气质量还算可以吧,相比而言,北京的空气也还不错,不明其原因。天气的温度也从前些天的比较冷,逐渐变暖,只是暖的有些不自然。不知道过些天,温度会不会再次回落。二月四日刚刚立春,春寒也不是什么罕见的天气状况。毕竟,这年头儿,已没有新鲜事儿。

今天是阴历大年初一,昨天是周日,是大年二十九,因为今年特殊,少一天,没有大年三十,所以二十九通常看作往年的大年三十。昨天特殊,没有空出时间写这篇文字,也只能拖到大年初一的下午。

过去的一个星期,白天大部分都在做家务,或者搭把手,帮家里人做点儿年货。只有吃过晚饭,才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学习一些新东西。上个星期说要开始写 Processing 的文章,这个星期还是没有开始,已经欠了三篇文章了,这笔账先给自己记下,接下来是要还的。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网上到处充斥了批判春晚的言论,每年如此,我对此已经麻木,从不参与此类讨论,也毫无兴趣。其实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各种输出方式早已心知肚明,说了也是白说。

曾经有年轻人问陈丹青先生,当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陈丹青先生说,“每次回家,父母对你说的那些话,就体现了当代的中国文化”。以前我对此毫无意识,也从未留心体会。这一次回家过年,我有心体会。但体会的前提,是对其他文化有所了解。幸运的是,因为前些年的一些积累,我已对西方文化了解一二。我大概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和上一代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其根源都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西方社会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走到了现在的状态,而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开始,却极力想用几十年的时间过度,这期间的文化鸿沟,势必要一两代人来埋单。如果上一代人能够更多更早的接受部分西方文化,那么与下一代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少很多。

以自己为例。前些年,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文化极为不屑,不但没有兴趣,而且内心极力排斥,对西方社会却充满了向往。当初还特意跑到 Coursera 听了几门国外大学的课程,比如其中就有西方哲学等。深深的被西方哲学的批判性思维所吸引,这也导致我特别喜欢拿自己开玩笑,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批判。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为了面子,连开玩笑都变的神经敏感。结果导致,“人艰不拆”这个词的诞生不是没有缘由的。最近这一两年,最早读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字,最近又读到木心先生写的一些文章。我又逐渐对中国的古文化产生了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我对东西方文化能够更进一步理性的看待。东方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有人利用其部分文化,来达到其统治目的。很幸运,我有了鉴别的能力。在以后自己的生活中,也会尽其避免让自己卷入洪流。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不是靠一两个人摇旗呐喊就可以改变的了的。

带着这样的思想意识,这次回家过年,我有了一些切身体会,从理论落实到了实践,亲身体会,很有趣。我对传统文化也不再全盘否定,在保有底线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矛盾,达到求同存异。从意识层面,我理解了一些人为什么会对一些事物产生那样的认识,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进一步深究,我也大概能够猜到他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意识。但是于我而言,这一切我都无力改变,只能尽量求同存异,自己能够活个明白,知足矣。

换个话题。

前两天从 Coursera 上发现了两门有趣的课程,一门是加州艺术学院的《Fundamentals of Graphic Design》,另一门是斯坦福的《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Thinking》。前一门课程已经看完第一周的课程视频,很有趣,都是基础知识,告诉你如何用平面设计去表达和沟通。这应该也是鉴赏艺术品的理论入门。后一门课程还没有看,想必应该也都是入门知识,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份一百来页在视频中使用的学习参考教材,也还没有看。这几年,我自己越来越体会到数学的伟大。很多问题,最后都可以抽象归结成数学问题。我想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也想尽可能的掌握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成为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得力工具。

除此之外,最近开始看一些 Web 前端方面的资料,具体就不多说了,都是基础知识。不过,我发现 W3C 真是一个不错的网站,上面有好多可以学习的资料。

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了。逼婚的事情,目前为止还好吧,我的承受能力还不错,哈哈。我是死理性派。另外多说一句,感情这种事情,是你情我愿,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再怎么想也没有用。:)

今天的题图是我包的饺子。话说,我包饺子的工龄应该也有十年以上了。怎么样?手艺看起来还不错吧?吃起来也很好吃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