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这个礼拜除了天气有点热以外,貌似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虽然这个规律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P。所以从今天晚上开始也想调整一下。说来也奇怪,每次想要刻意去改变点什么的时候几乎都坚持不了多久。只有那些真正发自内心想改变的事情,几乎不用什么计划也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习惯。我想,这也许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吧。

对于rails的学习上,目前感觉也没什么可说的。目前咱这水平还差很多,所以也没什么深刻的体会或经验可以拿来分享的。很多可供学习的基础知识,该有的网上都能找到。入门阶段的学习资源,中文相关的不是很多,不过应该也算是够用了。当然了,学习最新的知识还是要查一些英文资料。

论坛上看见一个别人分享的网站,关于rails云平台的托管网站。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此处链接中已附有邀请码。试用了一下,只是感叹目前Web已经如此强大。除此之外,试用了一下Amazon的S3服务,相比Heroku也不差,只不过部署rails上看起来没有Heroku方便,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毕竟其免费的存储空间还是很不错的,上手也很简单。

除此之外,上周在Twitter上看见有同学提到一本名叫《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的书。在豆瓣上看了下书评,发现竟然是计算机领域有名的科普书籍,真是眼拙了。大致了解了一下,作者竟然将音乐、美术、数学融合到了一起,以此最终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探索。这更加勾起了我兴趣,正好我对音乐也有兴趣,而且还对艺术这种看起来很主观的事物和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融合到了一块儿。瞬间我就觉得很有神秘感。难道理性和非理性真的交织在一起了?好吧,结果就是没忍住,立刻在Amazon上下了订单。这本书有一千页,分为二十章,计划了一下,每天看一章。目前已看到第五章。基本上已经熟悉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好看,我喜欢。从标题也能看出,内容涉及到哥德尔的数学、艾舍尔的画、巴赫的音乐,并不像我一开始想的那样涉及非理性的东西。基本上是以逻辑贯穿全书,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数论,书的后面可能涉及一点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音乐方面其实不需要有太深的乐理知识,了解基本的音乐概念即可,当然,如果有乐理知识更好了,至于艾舍尔的画,其实我觉得即便没有什么艺术鉴赏能力,对于理解书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也没什么太大障碍,如果能够有这方面的知识当然更好了。

关于这本书,在Stackoverflow对程序员影响最大的书籍列表上排名第十一位。所以,有时间可以一读。另外,推荐一个在线学习的网站(coursera.org),大概看了一下,貌似上面的课程是根据当地学校的课程表走的,过了这段时间课程就结束了。如果想学就得等到下一次开课,很多课程是世界上一些不错的学校开的。课程时间安排上,看了下很多一年才开两次。时间安排上很紧凑,密度比较大,我在上面定了几门课程,想跟着课程进度系统的学习一下。有的课程可以得到导师签发的认证,有的课程没有。当然,如果只是一心想拿认证的(是电子版还是纸版不太清楚),还是早点洗洗睡吧,还能省点儿电。

从上个礼拜开始,调整了一下学习和工作。在生活中又塞入了各种学习和工作的任务。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在坚持日语的学习。现在看一些科普书籍(例如上面提到的书)基本变成了一种放松。不过还好,每天我会看两集日本动漫,算作是练习日语听力外加消遣娱乐。目前日语的学习,初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已经过半。我猜等上面提到的一些网络课程开课之后,要想跟上课程进度估计是要拼命了,要不然肯定是跟不上。我想越是这样,锻炼身体就会变的更加重要,所以不管怎样,每天都要至少拿出半个小时来锻炼身体。

其实,我挺喜欢这种安排比较紧凑的生活的。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在进步的感觉自然是充实滴,是开心滴,是充满希望滴。

坦白说,近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思考的乐趣。逐渐体会到一些逻辑推理上的乐趣,真的很好玩,是那么的有规律可循。如果你能找到一个线头,顺着逻辑摸下去,你预期的结果会精确的在那静静的等着你,塌实,有趣。

前些日子翻出2006年上大学时候写的几篇日记。好吧,透过日记的字里行间,我被那个时候自己的天真和单纯感动了。一边看日记,我就在想。如果我能穿越,真想跑过去告诉写日记的那个笨蛋,游戏不是那么玩滴!看完当初写的日记,和现在的自己对比一下,简直判若两人。有点感慨那个时候的想法如此单纯、可爱,当然也更可贵。

那个时候的自己,完全不能理解很多同学为了学校的学习成绩排名可以互相排挤的阴暗心理。当然,具有这种阴暗的排挤心理的同学,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其实更多的集中在高中。这种印象其实也是高中毕业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好听点说,我这叫后知后觉。其实就是脑子反映迟钝,笨而已:P。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还问过我同桌,人为什么要学习?哦,为什么会冒出这个问题呢?我发现我在学习一样新事物的时候,如果我不理解这个事物我就很难学下去。我不能跟其他同学一样,随便给出一个定义就可以在考试中使用,而从不关心为什么会有这个定义。现在反思来看,我觉得从内心来说,我无法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要记住这个定理,考试能得高分就行,对我来说,这太难了。其实,现在来看这也只能怪自己的脑子反映迟钝,适应能力太差,心眼儿太直,太较真儿,钻死牛角尖,等等吧,呵呵。

所以面对“人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也是一样。当然,那位同学只是对我一笑。我猜他和很多人的回答应该是一样的,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了。人上学当然是要学知识,学知识当然是要考好学校,考好学校当然是找好工作,过好日子……

上面的那个答案的逻辑明显是有漏洞的。人上学确实是要学知识,可是人为什么要上学呢?肯定有人会说学知识当然要上学啦!呵呵呵。

记得当我上大学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勉强能说服自己要好好学习的理由,那就是“学习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后来,当我工作之后,又迷茫了。我发现进入社会之后要学的知识有好多,不只是上学那点专业知识。当我获得周围同事的信任之后,要想继续学习就会出现迷茫的心理状态,动力明显不足。而且频繁的跳槽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这么多年。近来,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越来越清晰的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应该可以让我一辈子持续不断的学习。虽然有些遗憾,觉得浪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但又觉得还算庆幸,至少是在我年轻的时候认识到的,忙羊补牢,为时不晚。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好奇心。我认为学知识的源动力就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而已。其实,我的博客右上方的自述中已经提到,只是自己悟性太差,看了很久才真正认识到。找了很久,至少这个答案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因素,而且对于我来说,非常有说服力。当然了,这只是我的答案。至于你认不认同,我无所谓。:)

简简单单

本周过的很好。天气很好,心态也很好。事情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目标很明确,关键在过程和执行,至于结果,我无所谓。我只想把事情尽力做好,至于做到什么程度,能力有限,无怨无悔就好。

具体来说,主要还是在学习Ruby。还是在看《Ruby编程语言》这本书,在看第二遍,边敲代码边看书。从技术角度来说,我希望能够用Ruby多做一些事情,以后也希望能在这方面走的远一些,所以就想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基础工作。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多做一些铺垫,所以我觉得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而且目前来看,对于Ruby这门语言,不管是从编程风格还是开发效率上,以及社区氛围上,都还是蛮符合我的口味的。

另一方面,Ruby从SmallTalk身上借鉴了很多,这和Objective C是一脉相承的,从语言层面来说,有几分神似。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深入理解Objective C也是有帮助的。当然,Ruby也从Lisp身上借鉴了很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侧重于Web开发的语言。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隐性条件,那就是这些语言的根大多属于Unix/Linux世界。这其中无处不透露着自由的气息,彰显了Unix/Linux世界的神秘色彩,或许这也更符合我骨子里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Ruby的一些想法就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感觉就成了推广Ruby的软文了。哦,想起来一个好网站给大家推荐一下,叫Heroku。坦白的说,这个网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了,刚开始接触Rails的时候,有些教材上所举Rails的例子就拖放在这个网站上。因为最开始学习Rails的时候一头雾水,所以也就没太在意这个网站。这个礼拜又重新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个网站脱管Rails真的不是一般的方便,对于学习Rails真是太方便了,简单几步就可以把你开发的Rails应用部署到网上。呃,我用一个开源项目小试了一把,基本部署灰常简单。Matz同学是这家网站的架构师,所以对于Ruby的支持,绝对有保障。另外,小说明一下,Heroku这个网站在大陆有的地方需要翻墙,而且打开很慢。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哪儿知道为什么?这也是为什么码农界的很多人很“反动”的原因。那个墙不但间接阻挡了这些人求知的渠道,甚至直接影响这些人的生计。如果有人直接掰你的饭碗,你特么能不急吗?

有点小鸡冻。换个话题。除了Ruby以外,也在看一本书,名字叫《Linux/Unix设计思想》,还剩一点没看完。感觉基本上可以看成是《Unix编程艺术》的浓缩版。这本书比较薄,168页。主要还是在介绍Linux/Unix哲学思想的书,有点像是信徒的传教手册,:)。

除了程序以外,当然还在学习日语。目前已经开始学习初级下册,上册算是过了一遍了。总体来说进度有点拖延了,后面争取不要拖延太多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日语当中的外来语读音来自于英语,所以感觉有英语基础的话,多少还是对单词的记忆有些帮助的。当然,学习日语过程中,也感受到,英语的影响力太强大了,所以学习日语的同时,英语也不能丢。前两天了解到一个学习外语的网站,是专门供学习外语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的,名字叫Lang-8。我还没怎么用,只是注册了一个帐号。大概的模式好像是,比如说我可以用日语写一些文章,然后由日语为母语的朋友帮你修正。如果正好对方在学中文,可以结交朋友,你可以帮他进行修正。这样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网站挺好的,发现很多日本本地的朋友上线都很活跃。我同时选择了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再多选的话,貌似就需要缴费了,再说我也不会那么多语言,呵呵。其实我主要还是学习日语,所以对日本朋友比较关注。不过目前我还一篇日记没写,倒是先勾搭了一个かわいいの日本女大学生,:D。开个玩笑,学习第一位,学习第一位。

关于自己的事情,除了这些以外,貌似也没什么需要说的了。哦,差点忘记说了。这个礼拜以来,我突然感觉现在的新浪微博对于我来说基本上要沦落到和QQ同等地位了。虽然新浪微博一直以来对我都没什么吸引力,不过每天我还是会上去刷一刷的,主要是想关注国内码农界的一些新闻。但是近来我越来越觉得新浪微博上的内容实在是没什么营养,要么是社会中各阶层的矛盾,流血冲突。要么就是吃喝玩乐,糜烂的生活。这两类信息大量的充斥着新浪微博。所以感觉现在的新浪微博似乎和当年的QQ一样,成为国内朋友的一个联络的通信工具。相比于QQ的通信方式,感觉新浪微博的私信更方便一些,至少聊天记录什么的都会保留,而且也不用必须在线等待。对于我来说,Mac系统上有新浪微博的消息提示功能,所以也不用登陆什么笨重的应用终端,还是蛮方便的。

另外,对于目前国内的这种现状,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开这些纠缠不清的矛盾,简简单单的过自己的日子,有自己的一个追求。学好外语,以后如果有条件,能离开这片土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离不开,也希望能死的明明白白,而不是稀里糊涂的过完一辈子。离开,只是不希望自己以及下一代成为这个大的绞肉机中的一份子,仅此而已。

小众情怀

本周还是在深入学习Ruby,以及Rails相关的一些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解Web开发相关的方方面面。不管怎么说,以前并没有完整的做过Web开发,所以说,起步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对于学习Ruby来说,最新的资料其实并不多。不过觉得还是想先把技术尽可能的搞清楚之后,然后把东西做出来,觉得这样会靠谱儿一点儿。当然了,如果只是简单的弄几个HTML标签,然后放几张图片的话,当然会很快,不过如果这么干的话,其实感觉也没什么意思,呵呵。

想了想,以后还是不要在博客上谈论“国事”了,呵呵。难免伤及到一些同学的情感,毕竟大家都是有信仰的人,:)。

这个礼拜看了两本书,一本是《Ruby元编程》,另一本是《Ruby编程语言》。不过第二本还没看完,看了大概有一半吧。按说看这两本书的次序应该是先看《Ruby编程语言》再看《Ruby元编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先是看的《Ruby元编程》。看完之后发现之前误解了Ruby,或者说,对于Ruby的了解有点想当然了,所以就想全面的重新了解一下Ruby,才看的《Ruby编程语言》。

看完《Ruby元编程》,说实话,长见识了。也对Ruby的编程方式有点小感悟,整本书的编排逻辑很清晰,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所谓Ruby语言元编程的基础知识,或者说是指导思想。第二部分结合Ruby元编程的理念,介绍了Rails中使用的一个Gem模块ActionRecord。当然,整本书的核心还是在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在讲解元编程的技术和理念。这种理念彻底打破了我之前对于代码重构形成的固有思想,Ruby所体现出来的动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灵活性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Ruby所表现的编程理念不同于现今流行的其他编译型语言。我不知道其他脚本语言(例如Python)是否也体现了这些特点,反正我是被Ruby这些编程理念所吸引。所以之后也准备老老实实的,翻阅一下《Ruby编程语言》这本书。

在找《Ruby编程语言》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所有经典的书都TM的容易绝版呢?!真邪门!最后在网上找了一本扫瞄的电子版,虽然有些地方看起来很不清楚,不过还是能凑活看。看电子版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些书我还是不太习惯看电子版,尤其是大部头的书。一是不能随手沟沟画画,二是电子书看久了眼睛还是会觉得痛。比如看了一会儿屏幕之后再看远处,眼睛会很痛。所以随后也尝试在淘宝上看看有没有二手的或剩下的书可以买,找来找去连二手的都没有,最多是电子版复印的那种。和几家店主沟通了一下,几乎所有店主都是一幅爱买不买的样子,想了想还是算了。今天下午又去中关村海淀图书城转了一圈,想看看旧书市上有没有剩下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Ruby和Rails中,国外翻译过来的书,很多还都停留在1.x版本,国内的就免谈了,都是凑字数骗钱的,我了个去。

不过,猛然一想,我又觉得蛮有希望的。什么意思呢?我大概回想了一下,以前经常在论坛中看到一些老鸟对菜鸟发感慨,当年他们在学习某个尚未流行起来的技术的时候,技术资料是多么的难找,如此这般。也就是说,如果以后Ruby流行起来之后,哥也能装一回老鸟对菜鸟发一回感慨,当年我学Ruby的时候资料如何如何难找之类…。好吧,就允许我意淫一次,开个玩笑,呵呵。

在看《Ruby编程语言》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不管怎么说,Ruby当前的状况也绝对算是小众语言,为什么这个小众语言的社区如此活跃,而且大多是欧美国家。按说Ruby诞生的地点是日本,为毛呢?

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看看能不能从语言本身发掘出一些相关的思路。在看的过程中,发现几个特点。一是Ruby语言书写出来的程序更加接近英语。二是Ruby语法的很多特点都是借鉴的SmallTalkPHPPerlLisp等语言。三是Ruby的核心编程思想和当前流行的大众语言有所不同。所以Ruby语言从语法表面更接近英语系国家,外加对上面提到的几种语言的爱好者更是集中在欧美国家。当然,Rails绝对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催化剂。促成了很多狂热的爱好者,而且从Google的趋势图上也完全能够看出,Ruby以及Rails的重灾区在欧美和澳洲。所以对于为什么日本不是重灾区的一份子,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我自己也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我接触的技术几乎大多也都是小众。要么就是很超前的技术,当时尚未流行起来(不过现在也没流行起来,这些技术都是微软推出的,所以说,跟着微软混没前途。呃,又黑微软了…惭愧),要么就是很专业,不属于大众流。

现在想来,我倒是觉得,其实小众技术挺好的。有一个活跃的小圈子,大家都很有热情,没那么多烂七八糟的无聊的争执。没有编程语言上的无聊争端,人少,人员整体素质还算不错,大家都是兴趣导向,有一帮狂热的爱好者。有事说事,无聊的时候扯扯淡。反观大众化的技术圈子就很乱,或许是人多的原因吧。相比而言,我倒是比较喜欢小众,可能是性格使然,不喜欢太热闹。所以我也觉得,Ruby和Rails的这个圈子就蛮符合这个条件的,呵呵。

其实,对于Ruby语言,接触到现在,我的体会是,Ruby真正意义上的简洁和开发的高效绝对不是因为程序容易编写,因为只有当你掌握了她的编程理念之后,才能体会她的简洁和开发的高效,所以Ruby的简洁和开发的高效,我认为是针对程序员说的,绝对不是针对普通爱好者说的。

聊了一些技术,扯几句生活上的事情。这个礼拜听说家里的一位表哥生病住院了。他年长我两岁。唉,我也越来越觉得,健康的重要性。不管怎样,自己都要坚持锻炼,身体垮了,说什么都没用。而且,生活在这个污染严重的年代,总觉得疾病离我们其实很近,真的不希望等到得病的那一天才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这个礼拜锻炼用的哑铃增加了重量,现在应该有三十五、六斤的样子。差不多也是我目前锻炼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吧。是这样,我每次增加哑铃的重量,是在能够保持锻炼相同频率的情况下进行调整的。现在对于上肢的锻炼除了肩部和胸部以外,还增加了腰部的锻炼,我觉得对于像我这种天天坐着的同学是有好处的。哦,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身视频,对于没条件,只能在家里锻炼的同学,视频中也给出了一些方法。而且,除了科学锻炼身体以外,还可以达到健美的目的,感觉真是不错,呵呵。我感觉我现在对于健美貌似也不是那么无知了,:P 。

接地气

这里礼拜天气依然很热,不过该做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其中包括接下来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日语学习方面。

对于接下来想做的事情,不想谈论太多。一来是因为毕竟还没有做出来,说出来的话容易有失偏颇。二来很多事情自己都没有想的太明白,只能是边做边调整。目前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对产品设计的一个思考。其中包括风格设计,功能实现的设计,产品的定位等等。不过,这些在产品做出来之前都没有一个特别的定论。所以干脆目前就不讨论了。

对于日语的学习,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目前已经看完第四单元。于此同时也开始从头进行复习,其中包括单词的重复记忆以及对于语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所以接下来会边学习新的内容,边复习学过的知识,基本上遵循“不断重复”的指导思想。当然了,对于听力,晚上偶尔会看几集很喜欢的日本动漫。尽可能的分辨教学中的单词发音和日常生活当中口语的单词发音的不同点。偶尔听懂几句简单的对话,还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好啦,具体来说这个礼拜就干了这些事情吧。再具体的也不想谈论太多,毕竟很多事情都还在做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可供讨论的结果。

前几次在博客中说了一堆看起来很空的话,今天说点接地气的。今天谈论的内容或许会夹杂着我个人的偏见,所以,如果你觉得完全是扯淡,请您绕道而行,就权当是看笑话了,慢走。

前些日子高考刚结束,亲戚家里有一个表弟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分数按说是不错的,如果想去一本类的学校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貌似和他心里想去的那所学校有点擦边,只能碰运气,看目前这情况,如果去不了,可能会选择复读一年。

起因于此,我还是想说说目前我所认识的大陆教育。

在说教育之前,扯两句看似无关的内容。一般来说,对于统治阶级,有两种人在统治上是让其最为头痛的,一种人是有知识的文人,另一种是掌握军权的武人。对于第一种人,有句俗语说的很好,叫知识越多越反动。对于第二种人,就不用多说了吧。比如把部队放到地方,中央就会受到威胁。统一由中央的武人来管,又会有发生兵变的威胁。所以统治阶级想尽了各种办法,直到宋朝的时候,貌似是赵匡胤同学实施了杯酒释兵权,让文人来掌握兵权。这一招,效果显著。直到今天,貌似没有发生过兵变的情况。

对于军队管理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对于文人的管理。绕了个大圈,终于说到教育上了。对于文人的管理,历朝历代,貌似使用的所有手段(暴力或非暴力),最终目的就是愚民教育。不管是曾经的焚书坑儒,还是找一个大家(比如儒家)让老百姓进行学习。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有同学或许会有疑问,说怎么会呢?儒家那么博大精深,多么好的学说。呃,如果你只看到了这些,那么恭喜你,我比较推荐你看新闻联播,这款节目非常适合你。

那我们直接来说现今的教育体制。我个人觉得,大陆的教育体制,本质上说,其实一直都是精英式的教育。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精英不是只会考高分的精英,也不是在国内考个名牌大学,然后拿个高学历,随后后半辈子一直虚幻的生活在被名牌大学或高学历光环下的精英。这里所说的精英其实很简单,就是指能保持三观正常,又掌握一定知识且有能力的人。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尤其是文人。所以大陆的教育体制是为此孕育而生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像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向东走,现在却在向西走,然后人们还在不停的讨论,是跑着走好,还是趴着走好,还是跳着走好,讨论的热火朝天,其中不乏有各路砖家。话说到此,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其实,说这些话的目的,只是想说应该如何去上这个大学,而不是走极端的进行弃学。毕竟单从字面上理解,上学是好事。

说点别的吧。话说,不算这篇文章,我已经写了三十篇周记了。也就是保持了连续三十个星期写文章。保守估算,也有1万多字了。现在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没想到会写这么多。回忆了一下写周记的初衷,那个时候只是特别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记录,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时的回头看看自己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慢慢的,现在写周记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已经习惯了。

其实,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障碍的。总是感觉好像是写给别人看的,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担心别人对自己人品有看法。后来才逐渐转变过来。其实吧,这些都是一厢情愿。对脾气的自然会认可你,不对脾气的也没人搭理你。别总拿自己当回事。

码了这么多篇文章,其实对于码字这项运动来说,还是有一些小体会的。比如一开始上面提到的心理障碍。还有每到周末的时候,坐在电脑前就不知道要说什么,刚开始的时候,真有那种回到初中上作文课的感觉。后来渐渐的,平时就会有意识的想一些话题,不为别的,就为周末的时候有话说。再后来,平时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时候跳跃性很大,现在基本上坐在电脑前,只要大概想想,基本上就可以码出一篇文章。基本上已经消除了最初的由于没有话说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当然了,除了思考以外,还会促使自己看了很多书,其中有人文类的,也有技术类的,也算是写这个博客附带的好处吧。

现在,从写作本身来说,我也在有意识的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最好的结果是,单从文章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我码的字。

哦,想起去年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复旦同学的讲课视频,你们可以感受一下什么是美女,小心毁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