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新书店

这周的日记写的有点晚了,上个星期有点忙。

北京的天气也越来越热了,毕竟夏季已经到来,这一点,上个星期也有所感受。总的来说,不管是温度还是空气湿度,都有了夏天的样子,晚上睡觉,也已感到一些闷热。空气质量总体来说感觉还好,其实,只要有风,空气质量总是好的。

这周接待了一位来自荷兰的著名程序员朋友,大家在网上联系了一年多,这次他来北京休假终于有幸见面,很开心。所以呢,时间是有限的,结果这周并没有读什么书,有得有失。

周末无意间新发现了一间书店,地点位于三里屯,距离 Apple store 很近。几年刚入坑 Apple 产品的时候,也去过几次三里屯,但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家书店,不过还好,这次总算是见到了,有缘总会相见的。书店的名字叫 Page One。也许早就有朋友知道这家店,但老实说,我是第一次知道,也是第一次去体验。整个书店以英文版书籍为主,现在对我来说,这一点我很喜欢。为什么要说“现在对我来说”?这次荷兰的朋友来北京,我真切的感受到,其实,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本质的困难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交流的鸿沟。语言自然很重要,但最终能够增加彼此了解的,其实是背后的文化。语言,其实只是连通两种文化的一座桥梁
。这座桥梁的好坏,只是决定了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否畅通。如果满足了基本沟通的需要,那么交流的内容就会凸显其重要性。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我希望能够多读一些英语世界里的书籍,不限于英语语言本身,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单来说,I want to know much more about the English world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我想了解英语世界的文化,我认为这才是不同语言之间彼此沟通的实质,语言只是一扇门,仅此而已。

说回到 Page One 这间书店,我觉得体验上要比豆瓣好很多,哈哈。当然了,一个是立体的,一个是平面的,没有可比性。以前,以及现在,我读一些书的主要信息来源,还是豆瓣。但很显然,豆瓣毕竟是中文网站,内容也是以中文内容为主,这很正常。但这显然对于想读一些英文书籍的人来说,帮助就会有限。所以接下来,我想我有必要找一些类似豆瓣的英文网站,那里应该会推荐一些英文世界流行的书籍。与其学习英语,不如学习一下英语世界的文化。

最近吴军博士来中国,他写的《浪潮之巅》第三版刚刚发布。这本书的前两个版本我都买了,这次就不打算买了。前两年通过读这本书,对IT的发展历史,主要是美国的IT发展历史,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对我帮助很大。这几天吴军博士在国内做了几次演讲,虽然我没有去现场,但还是在网上看到了相关视频,也算是对这本书新版的一个补充吧。这两年IT行业发展很快,今年的人工智能前些天又被炒的很火。IT行业确实是这样,每年都要炒几个概念。对此已经习惯。

这周没怎么跑步,好像只跑了一个五公里,没有长跑。好吧,这个星期懒惰了。休息一下,再慢慢恢复吧。

计划今年要学素描,两个月快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起色,投入的时间也很有限。前些日子,买了纸和笔,现在却没什么进展,有时候想到这点,心里就开始有一点愧疚感。

要学的,以及想学的东西好多啊,时间总是觉得不够用。女朋友还没有,今年还要找个女朋友……生活真不容易,真希望一天有 48 小时。无法想象 Elon Mask 那类人是如何炼成的?

Processing 这周一篇文章也没写,哦买高!又积累到三篇了……救命啊!~

天热了

这个礼拜突然感觉天变热了。之前一直以为只有白天的温度会高一些,特别是正午。最近这两天晚上出门锻炼,才发现晚上也已经变热了,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又来了,一年之中,又是一个轮回。过完夏天,紧接着会是秋天,然后是冬天。去年的夏天,今年的夏天,还会有明年的夏天。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平常的已经无人察觉。

这个星期终于补了两篇 Processing 的文章,只要下个星期再写两篇,就可以补齐了。好吧,这句话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遍,阿弥陀佛。这个星期我是先把这两篇文章写了,然后才做的其他事。现在来看,感觉还不错,至少周末不再有写文章的心理压力,一星期下来,可以安心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这个星期,在读上星期提到的那本《Intel微处理器》。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吧,读到了第八章,汇编部分差不多读完了。接下来的章节,进一步会介绍 Intel 的硬件构造,比如 CPU 的数字电路等等。这次读完汇编语言,有一个小小的感悟,从语言的语法层面讲,猛然意识到,原来现今的高级编程语言之所以长成现在这样,其实是和汇编语言是一脉相承的。换句话说,现今的高级编程语言,可以看作是汇编语言的一种高层抽象。语言的抽象程度越高,描述能力也就越强。以前我总以为,汇编语言与现在的高级编程语言是格格不入的,它们之间完全是两回事。当然,我知道有编译器这个东西。这次读这本书,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观点,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对编程语言,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本书我读的是第七版,当时应该还是一个 16 位过度 32 位的年代,或者至少说 32 位占主流的年代,所以内容上,很多新的知识点,都是分 16 位和 32 位来说明。存储器的访问方式,自然也分为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情况。而现今的 64 位操作系统,如果没有猜错,也只有在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会在实模式停留片刻,然后很快就切换到保护模式。因为汇编语言直接面向的就是硬件电路,所以我对接下来 Intel 的 CPU 数字电路的讲解,还是有一点兴趣的。我想,作为一个程序员,对 CPU 了解到数字电路层面,目前也就差不多够了。至少对以后学习某个系统的 API,在电路层面可以猜一猜,它到底改变了哪些数字电路的引脚状态。至于那些数字信号,又是如何根据电气特性转换成模拟电路,以及最后以弱电的形式进行传送的,这部分就留给物理电子类相关专业的同学操心好了。嘿嘿,开个玩笑。但不管怎样,计算机领域知识的建立,是以分层的形式构建起来的。每一层都掩盖了下一层的真相,我也只是想多了解一些真相而已。话说,真是好奇害死猫啊!

读书之外,看了美貌大王许岑同学的几个视频。比如之前他讲的如何学习英语的视频,还有如何做菜的几个视频,以及学习吉他的视频。关于讲学习英语的视频,对于没进过英语培训学校的人来说,还是有几分好奇的。这套视频是去年买的,当初花了两天一口气看了一遍。最近对于学习英语有点焦虑,对于之前看的那遍已经没什么印象了,索性大部分又重新看了一遍。第二遍看,重新熟悉了一遍他讲的学习方法论。在我看来,他讲的对我很有用。抛开证书考试,语言的学习本来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以前我有认识到这一点,但这一次,又进一步坚信了这一点。想想对汉语的学习,我现在不也是每周写文字,来不断的积累和修正自己的语言体系么。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就像学习汉语一样,需要的也是不断的积累。包括日语也是,说起来之前我还学习过几天日语,现在也只有记得一些基本的对话,如果不持续使用,差不多也都快忘光了。不过,话说回来,学过跟没学过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如果重新学习日语,至少入门已经不像最开始那么痛苦了,哈。

吃饭的时候,看了两个许岑同学最新的做菜视频,还是小有收获的。比如,做文思豆腐羹都需要哪些步骤,现在我已经大概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又比如许式骨汤白菜炖豆腐,哈哈。以前在我印象里,做这些菜的步骤都是及其繁杂的。这两天经过这么一看,发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以后有机会了,我也可以试着做。嗯,当然是有机会了,比如以后娶妻生子,生活稳定了,哈哈。

最后说说他的吉他视频。现在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耳朵上正戴着耳机,耳机里响着小松原俊的《鲸》,简直太好听了。这个教程也是去年的时候买的。好吧,实话告诉你,我还买了他的 Mac 版本的 PPT 教程,哈哈。之前虽然买了他的吉他教程,除了开始的几个视频以外,后面的教学视频我是没有怎么看的。虽然我也有一把古典吉他,但跟他视频里的那把比,实在无言拿出来,真的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再说,他讲的是指弹吉他,跟古典吉他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指弹吉他的弦是钢的,而古典吉他的弦是呢绒的。不管是演奏技巧,还是演奏的曲目上,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今天下午,我躺在床上,一口气看了好几个吉他视频教程。之前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细看所教的曲目,这次发现他竟然教了小松原俊的这首《鲸》。妈呀,心里的那道最后的防线立马沦陷了。几年前我第一次听《鲸》这首歌的时候,也是听许岑演奏的。当时第一次听我就沦陷了,印象里,当初还到处找这首歌的出处。没想到几年后,他竟然在教程里手把手教了。我按捺不住了,跑到美国 eBay上,注册了一个帐号,搜了一下 Leo Kottke 的签名版 Taylor 吉他。虽然现在已经停产了,但发现竟然还真的有卖的,跟许岑同学手里的那把一样,而且还比他买的价钱上便宜了一半。看了下卖家,支持海外邮寄,从 Ohio 发货。看得我有点流哈喇子,还好,最后理性战胜了感性,淡定,淡定。唉,想想要不是现在真的没时间,也没那份闲情,否则我就下单了……这笔账我就先记下了,以后迟早要还。

前两年,我也一直感慨,这辈子我要学习一门乐器。去年的时候,我买了陶笛,尝试了一下,入了个门,蛮好。现在来看,好像没有吉他对我的吸引力大。我要再耐着性子等等,如果对吉他是真爱,就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我对她的兴趣。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用在吉他上好像也挺合适的,哈哈。我觉得,我迟早要和音乐有一腿。嗯,要勾搭一下。

这周跑了一个 13km。这周的雾霾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所以平时晚上经常会去附近学校操场活动一下。如果跑步,就小跑 5km。如果不想跑,就围着操场散步,思考人生。周末晚上跑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如果以常规速度跑,现在跑 5km 就像是跑前热身。跟去年跑 5km 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不过,坦白说,距离 21km 还有 8km。后面 8km 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考验,每提高 1km,都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突破和提高。

这次聊的内容挺杂的,加油了!说到不如做到!

回了一趟家

时间过的真是快。年后来北京,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个半月有余。这个星期,回家待了三天,周日回京。在家里,遇到了一场半雨。这个半场雨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回家的途中,只赶上了半场,而剩下的那一整场雨,是从头到尾都经历了。遇到这场雨,有好有坏,好处是,阴雨天适合在家里睡觉,坏处是,若在以往,每次回家,我都会骑车绕县城一圈,而这次,因为雨,不得已免了。

观天象,这次不但家里下了雨,北京也下了雨。下雨好啊,下完后的空气,至少可以清新片刻,让人有机会呼吸两口新鲜的空气。这次回家,刻意感受了一下两边的天气温度,实际结果是,家里要比北京冷一些。按地理位置,北京更靠北方,照理应该更冷一些,然而事实却相反。我找到的一条理由是,或许是因为北京西北两面环山的缘故。但北京历来有风口之说,这又让我感到迷惑不解。

自从前两年对计算机这台机器摸到一些入门的门道之后,心里就会时常有一种冲动,想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她。这种冲动时常涌出,表现出来就是,每次手里摸到一些偏理论的书籍,总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情感纠结。随便翻几页,若是能够从书中学到新内容,便想一口气将其读完,全然忘记时间的概念。但是很多时候,迫于现实中生活的压力,读这类书的时间就很难权衡。

这个星期翻书架,翻到一本名为《Intel微处理器》的书。看起来应该是前几年就买了,买来后一直没有机会看,便放到了书架上挺尸。我买的这本是第七版,刚翻看豆瓣,这本书已经出了第八版。可惜的是,不管是第八版还是第七版,都已经绝版。是呢,囤书就是有这点儿好处,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的书。因为计算机领域里技术更新太快,遇到想看的书,应先囤下,以后想看了可以慢慢读。否则,很有可能以后想看的时候,遇到绝版的情况,会有一种无奈感。这点儿小心得,也是过去几年曾经爬过多次坑之后明白的。

翻看了一下前两章内容,尚且觉得还好。对于处理器等硬件周边的相关知识,可以温故而知新。因为曾经不喜欢 Windows 平台,外加之前读一些相关教材的时候,对 Intel 处理器的评价不是太高,所以之前心中留有一丝偏见,对 Intel 的处理器略有排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近这种心理略微回归理性,想来以为,即便最后还是不喜欢 Intel 的处理器,也应该是建立在理性的了解之后,而不应该是盲目的人云亦云。况且,至少在 PC 领域,Intel 的技术亦然还是主流,单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不管是了解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史,还是学习当前技术,都有必要了解一些。我以为,对硬件能够多一些了解,或许对于理解操作系统就会有更多帮助。总而言之,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学习计算机,总归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对于这本书而言,不能否认的是,书中的具体知识略显陈旧,已经不具有代表性,毕竟第八版都已经上市。不过,毕竟我也不是做系统级开发的,对于此类知识,习得其中的原理才是重点,所以我以为,知识稍微陈旧一些想必也无大碍。关于这本书,我想试着读一读,希望能通读一遍,对计算机能够有更多理解。

除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Web 性能权威指南》这本书的前两章。大概感受了一下这本书对于 Web 性能优化的角度。从目前翻过的前两章来看,主要是从 Web 相关协议的层面,对性能做一些分析和优化。如果对 Web 相关协议有一些了解,再读这本书或许收获会更大一些。

老实说,因为这周回家,感觉并没有干什么事情。时间上,感觉基本上都放羊了。回去的主要活动,就是休息,发呆,转移注意力,换换脑子,听爸妈唠叨家常。难能可贵的是,这次他们没有对我逼婚,真是理解万岁!不过,这反而让我觉得,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这方面。好吧,这一次,爸妈的这一招欲情故纵用的确实不错。

因为回家,这周跑步只跑了一次,热身运动,跑了一个 5km,算是饭后减肥吧。下周天气好的时候,再跑。

这周的 Processing 文章一篇也没写,下周又变成三篇了,谁来救救我的拖延症……

月底也快临近了,我的英语口语还是那副鸟样,谁来救救我的英语口语……

时间啊!为啥我总是不够啊!谁来救救我的时间……

突然想起星爷的那句话,“努力!奋斗!”。好有画面感……

读书,有点躁

本周的空气质量马马虎虎。不过,总算是有几天的晴天。之前不停的唠叨,北京的空气质量要靠吹。好在这周有几天刮风,但晚上风力就会小很多,抓紧时间,晚上可以去周边的操场跑步。由此原因,晚上没事时候,就会抽一个小时,慢跑 5km。就这样,跑了三天,周四休息,周五尝试新的突破,一口气跑了 12.7km。若不是因为操场晚上十点半关门,我想我可以跑过 13km 甚至 14km。

之前,把全程马拉松的距离错记成 48km 多,待这次突破 12km 时候,还想小小的宣布一下,终于达成 1/4 马拉松。然而,其实全程马拉松的长度为 42.195km。其实上个星期就已经突破了,知道真相之后,反而心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了,虽然这次跑步的距离比之前提高了 2km。

或许是因为最近两个月,逐步恢复跑步的原因吧。上个星期刚跑完 10km,这个星期体能很快就恢复了。跟之前跑 7、8km 时候相比,现在体能反而恢复的要快的多。本周的前三天,每天晚上去操场慢跑个 5km,第二天体能很快就可以恢复。打算周五晚上跑 12km,所以周四休息了一晚上,也恰好,周四晚上刮大风,也多亏了这大风,周五的空气质量才能有保障,否则,周五的慢跑计划就泡汤了。半程马拉松的长度为 21.1km,按照现在的进度,似乎今年的半程马拉松目标有望达成。不过,目前还是不能打包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能达成目标。

很多时候,我发现生活总喜欢跟我开玩笑。如果我以为我可以做成某件事,往往会在事情的进行中,会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无论怎样竭尽全力,事情往往最终还是泡汤。反而很多无心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倒是水到渠成,过程反而看似顺利。结果,很多事情即便看似胜利在望,也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夸海口,拍胸脯打保票。在身边的一些朋友看来,我是“谦虚”,其实真不是谦虚,是事出有因。即便我再有信心,没有达成目标之前,也实在不敢打保票。因为,我知道,生活总喜欢跟我开这种玩笑,是真怕了。

这周读了一本半书,怎么说呢?一本是《随意搜寻》,另一本是《Web 信息架构》。前一本读完了,后一本,读了一半。本来呢,上周说想读《Web 信息架构》这本书,后来浏览豆瓣书评的时候,有人提到《随意搜寻》这本书,而且发现作者是同一个人,出版年份在《Web 信息架构》之后,也就是说《随意搜寻》是新作。

老实说,读完《随意搜寻》这本书后,总体觉得没有豆瓣上评价的那么好。对于信息的搜寻,这本书提出了几个观点,然后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来支撑作者的观点。深度也没有讲太深,至少没有达到读之前的那种预期。倒是一些作者的观点,还是蛮新颖的。读完这本之后,又读了《Web 信息架构》。读到目前为止,我感觉,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要比上一本有更多收获。作者从信息组织的角度,对网站的架构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站架构的一些方法论和借鉴。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学到一些网站信息架构的方法。当然,只知道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积累经验,让方法论具有可操作性。

这周写了一篇 Processing 的文章,本来打算要写两篇,好吧,又少了一篇,争取下周补上。

周日,在家里翻看书架上的书,翻着翻着,发现有些好书现在市面上已经绝版。同时,也发现原来想读的书还有好多,只因为平时没有在视线内,在无意中被忽视掉了。其中有些已经看过的书,也已经没有太多印象,想重新拿起来再读一读。有些书是几年前买的,买来后翻了几页,就放下了,现在翻来,亦然想读,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几分怀旧感,那种感觉很奇妙。无意间,还翻到了 2011 年和 2012 年期间,工作时候写的工作日记。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工作的每一天。现在重新翻看日记,不停的感叹时间过的真快,有点悔恨当初将大把时间挥霍,真是罪过。

成年后,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真正意识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出改变。除此之外,旁人的劝说,其实都是无用功。可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用时间去沉淀生命。

糟糕的天气

这周北京的天气有点糟糕。空气质量一连几天都很糟糕,时间久了,心情也略感沉闷。按照惯例,除了去逛一趟菜市场,基本上就没怎么出门。今天五一,又如何,窝在家里,写了一篇教程。搞不清楚为什么,每逢节假日都不喜欢出门,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清净,眼前的清净,耳边的清净,总而言之,追求心里的清净。去过国外的朋友说,国外的生活太清静,人烟稀少,平时想热闹一下都难。朋友又对我说,这种生活状态比较适合现在的我……我想了想,确实。

今天晚上,在厨房里一个人做饭,边做边瞎琢磨。如果把我一个人扔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与世隔绝,吃喝不愁,至少还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可以长时间保持正常人的生存状态。粗略想了想,只要有书和音乐即可。有书,我可以和书的作者交流,有音乐,我可以和自己交流。剩下的,可以仰天看星星,思考整个宇宙。现在,平时只要有书看,可以好几天不开电脑,不看微信,不看微博,当然也可以不上网。出门我可以不带手机,甚至有时候还会忘记带手机,然而也不会觉得有焦虑感。老实说,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我为我能够没有被互联网所绑架而感到开心。有人可能有疑问,不讲话可以吗?说实话,我可以好多天不讲话。最长时间我没有试验过。多年前,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过后回忆,大概至少一个星期左右没有跟人讲过一句话。现在把这个事情讲给身边的人,很多人难以置信,以为我在夸大其词,所以现在我已很少跟他人讲这个。但是呢,我从中学会了独处。虽然生活中,有时候偶尔还会有焦虑,但很快就调整过来。

想想,现在的很多焦虑,不是不知道要干什么,而是拿不定要先干哪个。不是不知道要学什么,而是拿不定要先学哪个。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学的东西有好多,看到很多东西都不会,时间却匆匆流逝,就会产生焦虑感。这跟无所适从的焦虑正好相反。嗯,想了想,其实半斤八两。调整的方法呢,就听听音乐,从音乐中重新找回自信,再来。

这周看完了上周买的那本《中国近代史》。因为豆瓣上标注这本书 93 页,而且拿到此书,直接翻看书后页码,也是九十多页,就信以为真。然而,这本书正文前面,还有六十多页的导读,合在一起其实有一百五十多页。不过,这本书的正文写的蛮好,纠正了很多中学时期,历史课本学来的错误观点。反而是这本书的导读有点水,前半部分对正文作者表示肯定,从做学问的角度对正文作者加以分析,很好,而后半部分,则开始写一些批判的话语,并开始揉进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党话出现。好在现在我看此类书,都会非常之小心,对有意灌输意识形态的词汇,敏感度要比以往高很多,对此类言论,免疫力也是高了很多。这本书的正文写的很好,但还是被文前导读,在最后时刻恶心到了。然,现在即便对于这样一本薄薄的历史小册子,也不放过灌输意识形态,唉……

这两天随手翻了几页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方才知道,“文学的起源是诗歌,亦即韵文先于散文,西方亦然”。而于中国,文学自然始于诗经。亦难怪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中称赞诗经,而在其自写的《诗经演》中,将三百多首诗经重新自写过。亦可见,诗经确有其精华之所在。诗歌,诗歌,诗与歌,目前为止,尚不可体会其奥妙。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所悟。

接下来,准备读一读《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这本书尚未开始读。只看标题,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关注 Web 页面的设计,其本质其实是一种信息的展示,其应分为两个层面,具体信息的展示方式,属于平面设计领域,而具体要展示哪些内容,则取决于信息如何进行组织。对于网站的架构,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想必也是一门学问,所以我以为,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种有效组织信息的方法。

这周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在是差,好在我抓住了一次可以跑步的机会。终于突破了十公里,跑了 10.2km,平了去年跑步的最好成绩。接下来,长跑的距离,会慢慢增加,备忘了,今年跑步的目标是半程马拉松,现在的距离,连半程马拉松的一半还没到,再接再厉了。

这些天,似乎素描的练习少了很多。接下来,应该分配一些时间,还要多加练习才行。2016 年,三分之一已过,否则年底无法向自己交代。
嗯,这次就先说到这里。

每次结尾,都要感叹时间流逝之快。其实,时间,流逝的是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