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作战部

今天使用的配图说实话多少有一点儿回忆的味道。

怎么讲呢?今天博客上使用的这张图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是我第一台组装电脑的桌面背景。多少又产生了一些美好或不美好的回忆,:)。

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律,总是在我身上不断重复发生。举个例子,每当我刻意实施一项计划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的被无关的事情打扰,最终阻碍计划的顺利实施。这些无关的事情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反正很少有能够顺顺当当完成的时候,记忆中几乎全是以失败而告终,:(。

上个礼拜感觉又是这个样子。其中有几天心态总是很躁,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效率及其低下,感觉很糟糕。虽然我已经在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通过各种手段,但是感觉还是不太理想。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家族的内部矛盾,还是在上一次回家的时候听父母说的一些的事情。

关于上一辈人的事情,其实很早就想的很清楚了,我不会再跟那帮人扯上什么关系,不解释。简而言之,我非常鄙视唯利是图的人,简直就是恨之入骨。这也是我平时很少回家的一个主要原因,每次回去,除了和父母多呆几天以外,就是和家里的朋友们聚一聚,除此之外,就很少再去见其他人。至于家里的亲戚,坦白的说,基本都是一副唯利是图的嘴脸,言语中流露着各种算计。如果你不想被坑,就得和对方一样进行算计,以至于让自己都觉得自己恶心。所以如果偶尔碰面了,为了给对方留一张脸,就笑脸迎合一下对方,让对方从你的笑脸中感受到一种虚幻的优越感,然后趁机赶紧特么走人。

虽然这些蛋疼的事儿很早就想明白了,但很显然想的还是不够透彻,:)。今天中午跑去人民大学校内的一间咖啡馆重新寻找了一下人生的意义。为什么去那儿?这里得提一下另外一个原因。

每到周末,隔壁的房东如果在家的话,总是喜欢开电视,她不一定看,但一般情况下都会让电视开着,而且电视的声音很大,感觉楼下都能听见。本来我心里就有那些个蛋疼的事儿在那堵着,所以心情就会变的更糟。但是人家是房东,咱又惹不起。基于这两个原因促使了我想换个环境体验一下。当然,还有一丝的好奇心,换一个新鲜的地方说不定会很好玩儿。想来想去就想到要找一个咖啡馆。因为一般的咖啡馆而言,除非关门,否则没人赶你走。

网上寻觅了一下,经过最后综合的考量,还是找一个大学比较好。如果咖啡馆不满意,至少还有教室可以安身。北京城的大学,除了北邮以外,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人民大学了。虽然以前也混过几天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公寓,吃过一年多北航的学生食堂。但是论熟悉,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人大(在这里有一些值得回忆的故事,但不是你想的那种故事,是关于革命奋斗的故事,我很严肃的说的哦。)

所以周末这两天都一直都在人大一教学楼内的漫咖啡混。里面的消费水准相比外面社会上感觉还是要便宜一些的,毕竟是学校嘛。最重要的是这里面基本上都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大学生,似乎又让我年轻了几岁,吼吼。

一共去了两天,可能要期末考试了,很多学生貌似在准备考试,很浓的学习气氛,虽然室内也弥漫着嗡嗡声,不过似乎又找到上学时自习课的感觉。这两天每天下午两点多到,一直呆到晚上八点多出来,主要是笔记本的电量有点扛不住了,因为人比较多,所以插销座不是很好找。不过还是很知足,如果换成是Windows,估计下午五点多就没电了。

换了一个环境,有了一些新鲜感的刺激。心情似乎也改善了一些,昨天的效率就明显要好很多,时间感觉过的也很快。下午两点半多坐下来,一直到晚上八点多,中间去过一次厕所,其他时间没动地方。那个时候突然又有一种上学的感觉,心情格外愉快。我坐的地方是在一个长条的桌子的一侧,大家面对而坐。一直到我离开,我的正对面换了好几拨人,期间断断续续(我带着耳机在听歌)不小心听了两位女同学的部分谈话,貌似是要研究生毕业了。谈话的内容让我感到凄凉的人生,前途一片渺茫,毫无出路可言,人生就此终结。本来我似乎找到了一些亢奋的感觉,这段谈话让我听的心里又哇凉哇凉的,听的我真特么泄气。这特么可是中国人民大学啊!咦?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么?

好在我发现我的Mac快没电了,看了看表已经八点多了,收拾一下赶紧走。攒点正能量不容易,要不然就被这两个货给吓跑了。在我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发现斜对面坐着一位女同学,貌似是我进来的时候就在那坐着,现在我准备要撤了,这位女同学还在那淡定的学习。我心里谦虚的跟自己感慨了一句:“好吧,跟我有一拼。”

今天下午两点多我又去了那里。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对于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心结又有了新的感悟,我又一次从心理上迈过了那道坎。此时此刻再想起这些蛋疼的事情的时候,心里又能平静的对待了。之前看过王志文主演的《天道》,虽然有一些感悟,但理解的并没有那么深刻,比如文化属性是指什么?扒拉灵魂和扒拉铜板又是指什么?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具体是指哪些?对于豆瓣上此片的影评,我之前也看过。但坦白的说,可能因为没有太仔细的去看,所以也没有太深刻的去理解其中的意思。今天晚上又看了一遍,又多想明白了一些道理。至少这些道理解决我的一些困惑,解释了我心里面的一些为什么。

今年以来,我对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挺感兴趣。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发现经济规律就像魔法一样可以操控人的心智,让人为之疯狂,甚至可以达到人格扭曲的状态。人类属于群居动物,社会学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解释“三人成虎”的社会现象。

对于我来说,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规律,其实也是想借助这些规律多了解一些人性,以此来解答我心中对当前的社会现象产生的种种疑惑。以及尽可能的擦亮眼睛,不要被眼前的一些假象蒙蔽了最真实的一面。

因为我始终认为,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P.S.我去人大的咖啡馆真的不是去泡妞的。你要相信我!!

今天文章的配图很Cool吧。我很喜欢,是最终幻想里名为蒂法的女神,哈~。

自从上个星期意识到自己前段时间有点躁以后,这个星期也一直在进行逐步调整。逐渐回归到最早的状态,读书以及思考事情。当然,写程序那是不必多说的。

前段时间在coursera上发现北大要开课了,其中有一门课的内容还是蛮不错的,名字叫《人群与网络》。粗看了一下使用的教材,名字叫《网络、群体与市场》,扫了一眼目录,大概了解到是一门交叉学科。学科内容以网络结构和博弈论为基础,揭示了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具体内容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相关知识。这些所涉及的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打算了解一下其中的门道。目前只是看了相关于网络结构的那部分,紧接着是博弈论,这两部分是基础,所以还没有正式进入正题。

用Google plus的朋友,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只要发布的信息被其他人转发,通过点击信息条目右上方的向下的剪头,就会发现多出一个选项,名字叫“查看涟漪图”,示例如下:

此图对于这条信息的流动情况一目了然,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可以从图中分析中更多的信息。纯显摆的话在这儿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推荐一看。看完以后可以对互联网相关产品的“关系”有更理性的理解,尤其对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社交工具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年头,“大数据”这个词汇已经被互联网媒体用烂了,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对于分析数据也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对于互联网社交产品也会加深一些认识。对于这些社交产品内部产生的潜在游戏规则也会有一些想法,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利用这些产品,从而避免被这些产品所“利用”,:)。其实,即便抛开互联网这个圈子,对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际关系,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好了,点到为止吧,说多了恐产生误解,好像在暗示一些阴谋论似的,:P

多啰嗦一句,对于这本书在coursera上的视频课程,是中文的,我自己听了一节课,感受了一下。讲课的是一位没有什么面部表情的老头儿,讲课的声调很四平八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时间了可以看一看,没时间就算了。哦,失眠了也可以一看,:P

说到这里,突然发觉在人文社科方面,今年似乎了读了几本交叉学科的书籍。比如上面这本,以及《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和《GEB》。发现多读一些交叉学科的书对于知识跨界,拓展知识面挺有帮助的。不过我倒是觉得,最重要的是对于发觉自己的兴趣真的很有帮助。比如我以前对文科基本上是没什么兴趣的,尤其是人文历史,除了无聊,甚至存有无知的偏见,但是读了一些交叉学科的书籍,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对以前排斥的学科有了改观,甚至开始喜欢。我认为,这比获取某个知识点要更有意义,:)

说点别的。这两天我突然觉得,很多社交产品对于个人知识的积累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帮助。相比那些快餐式的简短的文字内容而言,还是静下心来多写一些长文章能够产生更多的思考。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减少社交产品上花费的时间,但是对于一些纯技术的圈子,倒是可以去逛一逛。不过对于Google plus上的圈子而言,可以对消息的发布进行订阅,即使不用打开网页也可以通过邮件收到最新发布的消息。这可以大幅度降低我登录网页查看信息的频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这几天有时候避免邮箱邮件提示的打扰,经常会在早上打开收一次邮件,然后就把邮箱关掉。彻底保持无干扰的状态,等闲下来的时候再打开收一收邮件,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往往能够让自己更专心的做事情。

最近想尝试看一些恐怖片。以前对恐怖片没什么概念,总觉得除了吓人以外,没什么特别的。但很奇怪的是,这两天对恐怖片突然又产生了一些好奇心。我想知道拍这些恐怖片的导演或者说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什么非要通过恐怖片这种形式去传递。恐怖片之间的区别在哪儿?恐怖片的类型都有哪些?恐怖片真正让人产生恐惧的点在哪?能够触动人们产生恐惧的原因是什么?每个正常人都会有恐惧,我也不例外。恐惧本身而言通常来说是一种负面情绪,我们能不能降低这种情绪?即便不能降低,只要能够适当的控制住也算是达到目的了。

之前听袁岳同学说,恐怖片让人产生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场景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你觉得呢?

好吧,说了一些可怕的话。为了让你消除这种负面情绪,作为补偿,分享一首动感的音乐。:)

临冬

下个礼拜就要立冬了。

这个秋天似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自己每天都在瞎琢磨,时间也悄声无息的过去了。天气也逐渐变凉,树上的秋叶似乎已经朝不保夕。前两天坐在窗前,耳边偶尔能听到蚊子的嗡嗡声,这两天又变得很安静。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今年的时间过的好快,四季都没有太明显的感觉。唯一的感觉就是身上衣服的变化,多了又少了,少了又多了。当然,除了外在的,还有思想上的一些变化。想一想,有些事情很奇妙,当你走过去回头再看的时候,其实很难分析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反而有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的赶脚。
上个礼拜看了乔布斯的追悼会。忘记在上一篇周记中说了,这里补上。追悼会开场不久,Cook同学播放了一段Jobs生前录的一段广告词,这段广告是Jobs回归Apple不久为了鼓励Apple员工而拍的。当然,广告的最终版并不是Jobs录的音,追悼会上的那段是他私下自己录的。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有国外的同学把这段音频剪辑了出来,并做成了视频,放到了Vimeo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看。考虑到之前Vimeo被墙过,不翻墙可能会出现打不开的情况,所以我copy了一份放到了Youku上。视频中打出的字幕,其中一句少了两个单词,我自己摘抄到自己博客上的时候加上了,我猜最初剪辑这段视频的外国朋友可能英语也不是母语吧,:D 。

不清楚为什么,这个礼拜心态有点躁。为了不让时间浪费了,所以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美国地区Ruby大会的视频,顺便也了解一下国外Ruby以及Rails的发展状况,感受一下差距。看过之后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个老生常谈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呵呵,好吧,不磨叽了,总之英语很重要就是了。其实不只是技术,我想说中国真的很落后,不只是技术,还有观念。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但是观念这种东西,恐怕要几代人才能改变,这才是要命的。打个比方可能更形象,想象一下让暴发户变成绅士的跨度,这真的跟钱无关。

这段时间感觉看书的速度有所下降,看来这段时间心态真的是不太很好。这次就长话短说吧,转眼就要到年底了,希望自己在2013年结束前能再多学点儿东西。

时间这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