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与胡思乱想

这个星期还是有两天好天气的。至少有两天晚上开着窗子,时不时凉风习习,几乎连电扇都省掉了。当时觉得吧,真希望一年四季都这样就好了。

本星期看了一本武侠小说……哈哈。开个玩笑,是一本关于 Linux 的书,名字叫《Linux就是这个范儿》,新鲜的,刚上市。呵呵,单从名字来看,第一感觉有点儿土。这本书是我上个星期在书店看的其中一本,刚看到书名的时候,确实有种调侃的感觉,至少让我觉得很随意,不太严肃。这两年也读了几本书,越发觉得,对于“好书”的定位,通常来说适合你的书就是好书,跟谁推荐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呢,读这本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从更宽泛的角度去了解一下 Linux,之前一段时间只是从操作系统本身做了了解,但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所涉及到的面。另一个考虑是,毕竟自己接触 Unix/Linux 的时间还很短,有很多属于经验方面的细节了解的并不是很多,要想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多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学习方法等,当前阶段看一些前人写的书可能是一条比较不错的“捷径”。当然,摸清楚其中的基本规则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自己去探索了。

这本书看完之后呢,确实讲的是面面俱到。整本书分为三个篇章,基础篇、进阶篇以及扩展篇。具体详细的内容就不罗列了,总之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看完之后,对于Linux的文化,其中文本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回过头来看,基于文本的理念衍生出了很多上层建筑,并在未来技术的演变过程中也都保持了 KISS 原则,我自己觉得其中文本的作用功不可没。这本书整体的写作风格文笔很随意,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很刻板,有时候甚至会有一种看博客的感觉,略感有点儿过于随意。甚至经常会看到一些黄段子,博人一乐。书的定位不适合新手,有些知识点要想真正的理解,理论基础还是蛮深的,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揣摩出写作者的意图。看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两位作者对 Linux 是真爱,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对 Linux 不离不弃 🙂 。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喜悦之情无意从文笔中流露出来,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经验之丰富,一边看,一边感慨自己要学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P

嗯…在 YouTube 上看到最近在新加坡开了一场 Ruby 大会。从中找了两个标题上看起来还算感兴趣的视频看了看。其中一位演讲者是一位印度人,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感慨。想起今年 Google 召开的 I/O 大会,开场的主演讲也是一位印度人。平时无意看到的一些 Google 的宣传视频中,但凡有关亚洲主题的内容,几乎都有印度人的身影。还有平时在看一些比如 Google 的技术宣讲视频的时候,提问的人中经常能够听到其中夹杂着印度口音(对于提问的人,摄像头通常不会拍摄)。从这些迹象当中,完全感觉的到如今印度人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非常的活跃。好吧,也许这种感觉不是特别的准确,不过偶然中有其必然,至少我觉得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无聊之余,也会简单猜测一下其中的原因,或许可能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他们开放的互联网,另一个是印度人的英语基础普遍都比较好,据说他们国内有的学校,从小就用英语进行教学。

说到这里,接触移动互联网以来,尤其是最近的一年多,国际化这个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深入。这个圈子里的很多公司都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跟公司的大小没有关系。比如这让我想起上个星期参加的 Ruby Saturday 的活动过程中,有一个小团队介绍自己开发的产品,这个团队大概一共只有三四个人的样子,但是产品却面向的是全球,不只是北美或欧洲,甚至还包括南美,好像还有非洲。这真的让我自己感慨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当然,仅仅学好英语,对于全球性的产品需求来说,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还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很多台面以下的游戏规则。当然,最终产品能够很好的落地,被当地人能够接受才是目的。

好吧,又胡思乱想了一番。不过,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一直不敢恭维。如果我自己对某样东西没有感觉的话,就会很难学进去,过去的种种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好消息是,最近好像对于英语的态度有所改观,至少抵触的心态越来越小了,甚至平时在看一些英文无字幕的视频的时候,不管听懂听不懂,还是蛮享受的。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一种特别想学英语的冲动,所以最近平时不经意间也在思考一条适合自己深入学习英语的方法,我觉得对于我自己来说终归是一件好事情。这道心里的门槛终于要决堤了。嗯…对于具体学习英语的方法,大概自己揣摩了一套方法,逻辑上是行得通的(你懂的,程序员们普遍信仰逻辑)。至于具体怎样做,还需要再一次三思……

锻炼身体方面,依然保持着每天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各一百个。其中有两天,试着每天把仰卧起坐增加到一百五十个。但是后来在优酷上看到了一段锻炼腹部的视频,才发现这么搞下去有点儿不科学。单纯的做仰卧起坐对于锻炼小腹部的肌肉其实效果并不会很明显。后来我自己琢磨了一下,确实发现做仰卧起坐的过程中,小腹部基本上就没感觉用什么力。所以从下个星期开始,打算从视频中学习几种科学的锻炼方法,试试看,嘻嘻。

这一礼拜睡眠又开始逐步减少,白天明显出现一种睡眠不足的症状,要改!一定要改!!Orz

另外,今天晚上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觉得挺有感觉,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仅与大家分享,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抛弃绿色生活

这个星期真的是太闷热了。我不记得前两年的夏天是否也和今年一样闷热无比,但不管怎样,至少没有在我的记忆力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不像今年。

虽然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过,我还是想把这个星期的低效率归结到天气闷热的头上。好吧,这么说确实有些找借口的嫌疑。不过,就当是撒气了,嘻嘻。

到底有多低效率呢?呵呵,看看成绩单就知道了。《现代设计史》整个第四卷没看完,还剩下三分之一吧,原计划至少要看完第五卷……打了不少折扣啊。接下来开始看《数据库系统概念》,原计划看完前三部分,结果第二部分还差一章……原计划还想看一章《算法》,结果一点儿没看……

这几年每年夏天我都坚持不用空调,只用电扇,所以晚上大部分时候都是关掉屋子里所有的灯,只剩下计算机屏幕的荧光。黑夜能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不开空调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不想依赖空调,保持原生态。前些年一直都是这样,每天出点儿汗,觉得身体还是蛮舒服的。但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太闷了。上上个星期坚持了一个星期,上个星期下了一点雨,晚上感觉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星期开始桑拿天就开始了,而且一直如此,直接无视电扇的存在,白天如此,晚上也是如此。即使坐在那里不动,汗水也是嘀嗒往下流……最后彻底崩溃了,开始使用空调,抛弃了坚持了好几年的绿色生活。

周六下午的时候参加了一场 Ruby Saturday。虽然之前也参加过一两次 Ruby 的活动,但都不属于这种周末的聚会分享,这应该算是第一次。举办的地点在 36kr。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今后如果再有活动,争取多参加。活动内容比较灵活,首先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自由分享,分享的内容比较自由,有技术,也有产品。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参加,不过我自己的感受是,整体的氛围还是蛮友好的,大家也都比较积极。一方面可以能够多了解一些其他人对于当前技术发展观点,可以有一些交流。另一方面,时间久了或许也有机会结识一些价值观相近的朋友,而且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现在的技术水平大概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总之一句话,就是可以更多的接接地气,呵呵。

参加活动的同时,顺便去附近的书店转了转,又发现了几本想看的书,大部分都是刚上市的。虽然现有的书还没看完,不过,别忘了,我买书就跟女人买衣服一样,穿不穿另说,看上了就要买,哈哈。至于哪几本书,到时候看了再写出来吧,免得被人调侃说是吃着碗里占着锅里,:P

好吧,这个礼拜没什么太多要记录的事情,除了糟心的天气。下个礼拜要加把劲了,七月份过的好快,不知不觉还有十天就过去了,感觉这个月到目前为止什么都没干,全都跟天气较近了。

要努力了,时间过的太快了,从没觉得以前像今年一样过的这么快。过的真的是太快了……

似乎没干什么正经事

这个礼拜的天气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少了一些闷热的天气,多了一点干热。今天下午莫名奇妙来了一场阵雨,晚上感觉很凉爽。透过窗前的玻璃,抬头正好看到一轮圆圆的明月,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嘻嘻。

坦白说,这个礼拜好像没干什么正经事,看了三本书。这三本书都是吴军所写,分别是《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第一册第二册

一边看,胡思乱想了很多事情。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了解书中的知识。对于《数学之美》这本书,可能没有太多想说的,作者的主要想法就是想用简单的语言,通过讲解数学在 Google搜索技术当中体现出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来展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没感觉的同学来说,我觉得还是值得看看的,说不定看完之后,就会对数学产生那么一点点的好感。不过,对于我来说,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隐约意识到以后我要补一补数学方面的知识。很早之前其实也想好好学习一下数学,但每次都败下阵来,根本深入不进去,说句实话,从内心里压根儿就没有感受到过数学有趣。好在这几年,有意无意的也在通过平时的一些小细节,让自己逐渐认识数学,不管是看一些科普类的书,还是听一些大家的讲座(高中时期,央视十套有一栏节目就叫《大家》,采访了很多老一辈的大科学家。比如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丁肇中,力学家钱伟长,外科医学家裘法祖等),现在总算是对数学产生了那么一丝好感。最重要的是,这次是内心里主动想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两年我是越来越觉得,对于我自己来说,只有内心真正意识到,并主动想去做的事情才能全身心的去做,并且能够坚持下去,任何外部的诱惑都不能对我产生动力,包括金钱和美女。

对于这种心态,我自己也感到很奇怪。无奈,这可能也是我上学的时候对于学校的成绩排名一直无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个时候自知学习很烂,但从来都没有因为成绩的排名而产生过真正的学习欲望,那个时候真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唯一学习的动力,可能是对于家里人的那份愧疚,所以那个时候平时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的上学。现在回想一下,那个时候真的就没有静下心来反思一些事情,比如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无聊的东西?既然排名不能产生动力,如何才能培养学习这些科目的兴趣?学习这些东西除了升学到底有什么用?现在看来,这些想法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会觉得很幼稚(现在我才明白,很多人上学的目的就是升学,所以才会导致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感到很迷茫,更可悲的是,很多人迷茫之后不是去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反而是不断的逃避和妥协),但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真的是无感,最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没有主动的去思考这些事情。

不过还算幸运,这几年我想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最近两年,有用的和没用的。也想了一些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很“幼稚(与其说是幼稚,不如说是逃避)”的问题。记得大学刚毕业之后的那年,我在电话里跟我爸讲过一个略显极端的观点,“很多人上学的时候攀比学历,毕业之后攀比金钱”。话说的可能比较极端,但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这代表了很多人的生存状态,这些人活得就像机器一样简单粗暴。

扯得有点儿远了,嘻嘻。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未来我会主动把高等数学补习一下,纯粹当作兴趣的去深入学习一下。口述无凭,签字画押。:)

另外还看了《文明之光》的一、二册。据说还会有第三册,会在今年年底出版。在看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被激励,被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有名或无名的人们所触动。整本书的写作线路是以时间为轴线。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作者挑拣了几个重要的事件进行讲述,并不是大而全的一本书。但在这些重要的事件中,深深的被其中出现的人或民族所触动。好吧,长话短说,对我自己来说,对三个重要的观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是终身学习;另一个是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成为通才;最后一个是掌握科学的做事方法,勤奋并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想做,任何时候都不晚,永远不要急功近利。

呵呵,这次说了一些看似鸡汤的话。换个话题,说说锻炼身体,现在还是每天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各一百个,自从开始坚持以来,中间从未间断,这和每个星期坚持写博客两件事一起验证了我自己的那个特点,只要真心想做,就可以坚持下来。对于锻炼身体这件事,以后打算每两个星期记录一次,只要没有变化,就酱。锻炼身体这件事,再过些日子基本上就彻底变成习惯了,完全没有前些日子那种成就感了,呵呵。对我来说,最好的状态就像是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习惯。对于习惯了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很少有人说自己坚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睡觉的,呵呵。

最后,我想引用《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博士在这本中的前言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段话结束此篇博客。

“人总是要有些理想和信仰”。——吴军

闷热

这周的天气开始出现闷热,周中的那几天有让人几近透不过气的感觉。晚上又开始像往年一样,喜欢关掉屋子里所有的灯,只有笔记本屏幕闪烁的亮光,觉得这样感觉更凉爽一些。

或许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得闷热,心态也有些变得轻浮,看书学习的效率也被影响到了。继续上个星期,把《WebKit技术内幕》看完了。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浏览器真的好复杂。坦白说,如果想对浏览器做深入剖析的话,一本四百多页的书根本不够。不过虽说是看了一遍,但其中的一些逻辑关系还是有些模糊,对于 Web 开发的老鸟来说,看一遍可能问题不大,不过,对于我来说,可能需要再重新看一遍,脑袋里才能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开始看《现代设计史》。这本书一共分成六卷,目前看完了前三卷。本书从十八世纪讲起,按照时间的推进,讲述西方世界设计的发展过程。当时间进入十九世纪的时候,顺带也讲到了日本。看到这儿,我突然停顿了一下,自问中国那时候在干嘛?瞬间想到了一八四零年……思路马上就转了回来。

这本书提到了大量的人物名称,看一遍很难有什么印象,所以我就没有太刻意去记住每一个人物,而是一边看一边摸索作者的写作轨迹,或者说是设计的演变轨迹,不断的思索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推动着设计的进步,其中又遇到了哪些矛盾,最后又是哪些原因突破矛盾向前发展的。看到现在,发现设计的不断进步,除了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外,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受到生产力的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变成机械的生产流水线,从而迅速推动了设计的普及。商业的发展,在设计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温床的角色。每一次设计的变革,都在不断寻找着予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对于没有找到商业出路的设计风格,也就很难在社会上推广,更不用说流行……目前看了前三卷,更多的想法等看完了再说。

算法》这本书看了一章。没感觉,再接再厉了。

这周不知道怎么,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周末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疲惫,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完全不在状态。总是想睡觉。周末晚上一口气睡了八小时,白天还是困,又睡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晚上还是困。所以今天晚上我也要尽量早点睡……

因为周末这几天没状态,所以看了吴军博士的两场演讲。一场是关于大数据的,另一场是他的新书《文明之光》的宣讲会。听了他关于新书《文明之光》的宣讲会之后,对于他演讲中提出“通才”的观点,这两年越来越有所认同。而且对于中学文理科的分科,也越来越觉得有所不妥。前些年对这方面没有过多感受,也没有过这方面的思考。这两年看了一些文史类的书,所以越来越认识到,文史类的知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听的过程中,真的是感受到了什么是站的高,看的远。我突然就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土鳖做不到,而是土鳖根本就想不到。见识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命运。

看完视频,因为没心情干正经事,索性开始翻看之前早就买了的《数学之美》。这本书也是吴军博士写的,目前看了有一半了,内容不多说了。对数学没感觉的同学强力推荐。说到数学,我隐约觉得,我可能最后还是躲不掉数学。总感觉以后要看的书中,迟早还是要与数学碰面。所以吧,我觉得我迟早是要重新学习一下高等数学。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另外,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最后,长出一口气,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