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不像话

这个星期北京的天气真是好,好的有点不像话!嗯,真的好,就应该夸一下。有时候,傍晚出门跑步,有风,嗯,有风吹。温度越来越暖,春天终于来啦!好适合春游啊,有时候坐在窗子前,望着外面蓝蓝的天,好想出去玩儿啊!春天真不适合工作和学习,万物苏醒,应该是出去跑着玩儿的好日子……

想想,还是冬天适合安下心来读书学习啊。说季节不影响心情,其实还是会受影响的,这两年体会有点深。回头看,每年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就是十一月份到来年的一月份,基本就是深冬季节。低温可以让人的脑袋变得冷静,冷静容易让人沉浸。话虽这么说,一年有四季,都是白花花的时间,还是要学会珍惜。时间不多了,想学的东西却还有很多,这种心态真应该调整调整。

上个星期说,接下来想弥补一下算法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个星期已经开始了,在看一本算法方面的书。书有点厚,进度也不是很快,还是想保证尽可能先读懂吧。这本书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打算先大致浏览一遍,读懂多少算多少,尽力。先从整体上把握一下作者对于整本书的编排思路,找到其中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一边读,就可以一边将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是我近年来读大部头书的一个小小的经验。特别是计算机类的书,有时候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前后引用。这就导致,如果想第一遍就读懂,会变得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没有这方面基础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一遍读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将所有细节都搞懂。先读完第一遍,能懂多少懂多少,读完后跳出细节,从宏观上总结一下整本书的知识架构,以及前后章节之间知识点的联系。然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边读边思考前后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读完第二遍,第三遍之后,获得的知识是系统性的,是一个整体,有血有肉,有前后之间的联系。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数学功底有点不够用了,上学时学的那点东西,坦白说早就还给老师了。说来也惭愧,那个时候对于数学的认识,远远没有现在深刻,所以本来学的时候就不用心,完全都是在应付考试。造成现在这种窘境,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真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啊。如果我能勉强把这本算法书看懂,接下来估计我就要去填数学的坑了。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啊。不过说实话,这两年胡乱读了一些书,终于懵懵懂懂的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之所在了。对于数学,终于从之前的无感,甚至有些厌恶,转变成现在的敬畏,甚至有些喜欢。以前总觉得,数学和实际生活离的太远,一堆抽象的数字符号,无论怎样都无法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而这两年,不管是学习计算机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通过读书了解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追到深处,我都发现了数学的影子。以前也总听人说,数学是一个工具。但是如何具体使用数学这个工具,坦白说,我一直都不得门路,自然也就没什么兴趣。这两年,我终于有点开窍了。通过阅读一些书,我慢慢发现了,别人是如何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才让我慢慢的了解到,学了数学知识,到底是如何使用的。了解到这些,自然而然的,“数学无用论”这种无知的观点,对我来说,也就彻底不存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用处,以及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23333

读书之余,很偶然,发现美貌大王许岑同学新开了一门讲摄影的视频课程。这两年,平时我也喜欢用手机随手拍一些照片,作为每周日记的题图。虽然对摄影谈不上狂热,但还是饶有兴趣。所以花了两个晚上,从头一路看到最近的一期。目前为止视频还没有更新完。看到现在,总体感受呢,主要还是培养你对摄影的兴趣和认识。当然,摄影技巧和经验也是有的,但我觉得具体的技能并不是这个教学视频的重点。怎么说呢,摄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捕捉光线的艺术。

这门摄影教程看到现在,跳出摄影本身。我现在隐约觉得,摄影,绘画,写作,音乐其实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情感上的表达,如果你将这种表达形式看作是某种语言,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它们的区别只是表达的手法不同而已。如果能够通过其中某种表达方式,准确的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并让对方有精准的体会,我就说这是好的作品。这跟你在表达的时候,所使用的具体技巧不属于同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以为,意识到这一点,对我以后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很重要。于摄影,我不会一味片面的追求照片的精美,于绘画,我不会片面的去追求某种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于写作,我不会刻意追求华丽的词藻,于音乐,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的学(只是在中学时候,学过小号和短号,会演奏简单的乐曲)……但在音乐鉴赏方面,我不会再片面的追求旋律本身。总而言之,以后在学习或鉴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都会去尝试揣测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目前为止,我对这些门类的理解是,艺术是一种表达。

周六的时候,我从淘宝上买了几支中华牌的素描铅笔,型号有 2B,4B,6B,8B,10B 以及 12B,今天下午发的货。我准备学习一下素描。昨天晚上,在豆瓣的读书频道,查找好的素描教程,发现有建筑素描这个门类,突然意识到,素描也是要根据所画内容进行分类的。比如,人体素描啦,动物素描啦,漫画素描啦,当然还有建筑素描。既然如此,之前对建筑有点兴趣,索性就暂定建筑素描,其他方面的素描,入个门就好。不过,反正素描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个兴趣爱好,玩票,最重要的是开心。

这周的天气不错,所以跑步自然就多了一些。这周一共跑了三次,周末的时候,将距离提到了 4km,慢慢来,健康第一,比赛第二,哈哈!

文字写到这里,时间是次日的凌晨两点,我的耳朵里塞着一副耳机,耳机里播放着《火星救援》里的电影插曲。去年时候看的这部片子,两遍,现在依旧感动,乐观,不放弃,是一种精神。

逐步恢复锻炼

除了一早一晚,现在的天气正在逐渐变暖。只不过,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要看天。这个星期呢,蓝天白云还是有的。不过,没怎么出门,所以,也没怎么太在意外边的天气变化。哦,还有,现在的白天越来越长了。总觉得吧,预示着一年当中的夏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唏嘘,时间过的好快。

这个星期在看 ReactJS,主要的参考资料还是官网吧。不过,去年的时候买过一本 ReactJS 的书,名叫《React》,没有看完,那时只是好奇,并没有决定要学习 ReactJS,所以买完之后,这本书也只是翻了一下前两章内容,而且,现在也没有印象了。既然现在已经决定要学,就决定重新看一遍。目前为止只是翻看了一半吧,总体感觉,豆瓣上大部分人给的三颗星还是比较中肯的。这本书是由几个资深的前端开发者合著的,自然的,问题也出在章节之间的衔接不是太好,章节之间讲解的知识内容比较跳跃,对于有一些前端基础的人来说,读起来还行,但对于新手,不太友好。这本书讲解的内容不是特别深,基本上都是介绍性的,对于入门来说,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组件化的套路。ReactJS 的服务器端渲染比较吸引我,因为这个特性直接影响到了 SEO。但有利有弊,简而言之,前端渲染和后端渲染的代码是有些区别的,不能简单的重用。除了单纯的 ReactJS 以外,书后有几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工具,以及前端的测试。粗略翻看了一下测试部分,前端的测试看起来还是挺复杂的。举例说,其中提到了一个 Facebook 自己开发的前段测试工具,名叫 Jest,语法层面猛然看上去就像是 RSpec……特别针对 ReactJS,还专门有一章内容讲解如何进行自动化测试。坦白说,没想到现在的前端已经如此复杂,好庞大的一个生态体系,真齐全。当然,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前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这个礼拜终于补了两篇 Processing 的文章,算上下个星期的,还欠三篇……继续努力了。

最近平时在看一些文章的时候,又一次感受到,我介个算法基础啊,实在是有点 low 啊,经常看着看着就搞不定了。我觉得吧,这个坑我要填了,早填早超升。拖得越久,代价付出的越大。不但会影响学习其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自信心和兴趣的打击太大。有时候吧,想法挺好,一旦深入到稍微复杂点儿的算法,就懵逼了。这周没事的时候,看了下 2015 年 Ruby China 大会上,一个关于用 Ruby 在 LeeCode 上解算法题的演讲,觉得蛮有意思的。总之,嗯,我想先填这个坑了。

这个星期逐步恢复锻炼了。空气不好的时候,就躲在屋子里做力量练习,俯卧撑,腹肌练习什么的。周日的天气还不错,下午不到五点的时候,突然想出去跑步。由于平时没怎么出门,总是担心外面会冷,怕运动完感冒,所以这次穿的有点多,等去了操场才发现,我火星人了……大部分正在运动的人,不是短衣就是单衣,而我,呵呵。不过,不管怎样,既然来了,自然是要活动活动的。作为冬眠苏醒后的第一枪,还是要打响滴!2016 年第一次跑步,恢复性练习,跑了 3km,然后绕着操场溜达了几圈,边走边听音乐,边思考人生。

最近一个朋友,从传统软件公司,跳到了现今比较时髦的互联网公司。周六的时候,约出来一起吃了烤鱼。像我这种穷人,自然是蹭吃蹭喝的主儿,他埋单。说实话,还是有点怀念去年跑到杭州,晚上跟 Jay 同学一起去吃烤鱼的经历的,吃完一起跑到幽静的山脚下散步,然后大嗓门吹牛。这次,这位朋友也入了互联网行业的坑,所以就想聚一聚,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当然,谈的内容不限于互联网。由于我平时看了一些杂书,苦于没有听众,这次终于找到了,还能骗吃骗喝,何乐不为,索性听我各种神侃。

坦白说,人生路上,知己难求。遇到了,就要珍惜,哪怕是一分钟,也要珍惜。若以前不相识,不能怪罪于谁,但相识了就要珍惜。对于互相认同的朋友,坦白说我从来都是直言不讳,有些话很理性,听起来难免会觉得有些刻薄,但我自以为,这是作为真正的朋友,应该履行的义务。讲真话,是最起码的要求。周六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聊的很深入。以前我听到过一个观点,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深入交流,现在我非常认同这一点。

到现在为止,除了素描以外,其他各个方面都在逐步进入正规。

2016 年的四分之一快过完了,时间过的真是快,要加油了!

学习应用技能

北京的空气质量是不能夸的,即便是前几天领导们开会,它依然是它,似乎领导们也拿它无可奈何,也似乎标志着“两会蓝”再也不会准时出现。是呢,其实也不用拿它有可奈何,反正都是自己人,也没有外人,早就不用遮遮掩掩,大家都是老实人,也都习惯了坦诚相待,装逼挺没劲的,倒不如返璞归真,就让它还原本来的面目,该青烟的青烟,该缭绕的缭绕。

北京的温度倒是像往年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稳步回升,偶尔一天调皮,低温,但很快会回到正轨。毕竟春天来了,春风正得意,偶尔也会吹吹霾,顺便逗你玩儿。

这个星期开始正儿八经的读一本关于 Rails 的书,名叫《The Rails 4 Way》。目前只看到了第五章,豆瓣上有人评论说,知识点过于零碎。去年的时候,只读完前两章,第一次读,感觉讲的确实挺零碎,特别对于新手来说,脑补困难。这个星期重新读,一边读,一边画框图,勾勒零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路读到现在,感觉也还好,特别是前几章,对 Rails 配置文件的讲解还是挺清晰的,对 Routes 和 Controller 的讲解,也还好,特别是 Routes,我认为要比看文档更容易理解。因为除了讲解具体的使用,偶尔会穿插告诉你,各种写法的优劣,以及某些功能要解决的问题。从这点来看,读,只知道堆砌功能文档,要人性化的多。

这本书读到周中的时候,发现周末有一个关于 ReactJS 的分享活动。粗略看了一下演讲内容和演讲人,没做太多犹豫,就报名了。以前我是很少参加这类活动的,这次参加有两个目的。第一,当然就是技术层面的,想看看 ReactJS 当前在真实的实践中,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第二呢,就是想了解国内的一些公司,对 ReactJS 的使用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整个听完之后,坦白讲,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一个特别清晰的了解。

第一个演讲,主题是 Redux 实战,以为会对 Redux 做更多的讲演分享,结果有点儿小失望,既没有在开始阐释一下 Redux 数据流的处理方式,接下来也没有提到具体的业务是如何与 Redux 进行结合的。即,所谓的框架设计。反而,讲解的内容还是从 jQuery 的历史讲起,然后讲到各种 JS 流行框架,直接蹦到 ReactJS,粗略列举了几个 ReactJS 的特点,再接下来就是找了某些代码片段,讲解了几处遇到的坑。总之呢,我没有从这次演讲中得到我想了解的内容,没有听到多少架构层面的分享,没有听到多少经验层面的分享,听到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代码片段。从宏观层面来看,没有得到什么指导性的经验。

第二个演讲,是关于 React Native,讲者是豆瓣前技术总监,清风。首先,介绍了他选择 React Native 的背景,以及在开发新项目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很多人关心的,当前 React Native 与 iOS 原生开发之间的关系。最后,分享了几个利用 React Native 开发 app,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说实话,整个下午听下来,我认为最有收获的,就是这个 React Native 的分享。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来讲,都是干货,几乎全是经验之谈。我个人认为,作为技术演讲,除非某段代码能够代表某个你想表达的特性,或者说鲜明的观点,即,从微观反应宏观,否则不要去展示代码片段。

第三个演讲,讲者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覃超。因为他本人之前在 Facebook 工作过,所以也很自然的,介绍了一些 Facebook 的内部文化,以及开发流程,工具链等等。没有针对某个技术问题做讲解,于我而言,当作开阔眼界,娱乐放松了。因为之前在 Podcasts 的内核恐慌节目中,听过对他的访谈,所以多少已经对他本人有所了解。这次再听,已经没有太多惊喜。

第四个演讲,讲者也是前 Facebook 的工程师,据说之前是做新闻订阅推荐系统的资深工程师,去年加入神州租车,做 CTO。坦白讲,他讲的内容很好,除了系统架构,还有点偏大数据分析。主要是以 Facebook 对新闻订阅数据处理为例,对示例进行较深入的讲解,从宏观架构作为出发点,最终细化到对用户数据的具体分析,讲解的内容也很好,都是经验之谈。唯一遗憾的是,讲题和听众不太搭调,台面下坐着的大部分都是从小规模创业公司里出来的工程师,在他们看来,或许大数据离他们太远了。据我观察,这些人里,稍微资深一些的工程师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工作没几年,看着讲题和讲者背景很光鲜,跑过来看活人的。实则是好奇心大于求知欲。实际情况也是,讲到中途一半,很多人已经不耐烦,开始嗡嗡的互相聊天,我猜,应该是讲题内容与他们自身工作内容相差较远的原因吧。如果把这个讲题放到硅谷的分享活动中去讲,我认为可能更应景一些,能耐心听下来的工程师也会多一些。由此可见,这两个地方的工程师还是有差距的,差距可能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还有眼界的层面。当然,又或者这位讲者身上还有一股硅谷作风,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本土化吧。

为了能够更好的听这次演讲,我还提前了解了一下 Redux,又提前看了看 ReactJS 的文档,做了几个例子。所以周中之后,做准备花了两天的时间。另外,还了解了一下 Relay,以及背后的 GraphQL。了解过后,GraphQL 对于 API 的调用非常的友好,可以看作是细粒度的 RESTful,真的有点冲动,想在后端用 GraphQL,前端用 Relay 重新做这个 blog。但 Redux 目前开始兼容 React Native,这个特性看的我又痒痒的,虽然目前 React Native 还有很多坑,但长远来看,还是挺让人难取舍的。唉,我都想要……

昨天晚上回来,突然头痛,就没有写日记,今天补上。Processing 的文章,算上这个星期已经拖了四篇了,OMG!这个星期争取写两到三篇。身体锻炼也从上个星期开始逐步恢复了。但,主要还是室内力量锻炼,先是腹部为主,打算过些日子,温度再暖和一些了,空气质量好的话,就恢复室外跑步。

冬眠期终于结束了,加油了!

不宁静

上个星期,还夸奖北京的天气,以为领导们开会,然后会持续有萌萌的“两会蓝”,看来我又错了……

本打算,如果这个星期温度能够持续回升,空气也还不错,开始恢复锻炼,结束冬眠。然而,又一次被北京的天气打败了,前些天我还疑惑,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能够这么长时间的保持清新?这个星期,终于又漏出了其本来面目,果然不出意料。

回到生活,这个星期打算重新开始读《数据库系统概念》。大概前年的时候,囫囵吞枣的读过一遍,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读一遍基本属于走马观花,况且本来自己就在数据库方面缺乏基础,仅仅读一遍根本不能留下什么印象。这些天又打算重新读一遍,认认真真的读一遍,读完之后打算写一篇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话将书中内容讲述一遍。一方面,加深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以后自己重新读,做一个参考。

莫名其妙的,这个星期的心情总是不静,跟年前的状态比起来,要差很多,所以效率也变的很低,感觉很不好。不意外,心情影响了看书的效率,本以为可以将《数据库系统概念》这本书看一半儿,而结果却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坦白讲,对自己的状态不是很满意,眼巴巴的看着时间就这样流逝了,越是如此,紧迫感就越强烈。总之,状态不好,我需要调整一下。嗯,来点鸡汤补一补,哈哈!

这两天,我发现我自己炒的尖椒豆皮越来越好吃了,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手艺见长,好吃的连我自己都害怕,哈哈。其实,我认为关键在于炒这道菜的工序进行调整的缘故。先将锅中的花生油预热,然后放入蒜瓣和姜丝,稍许片刻,将切好的豆皮放入锅中,油炸几分钟,将豆皮中的水分炸出,口感略脆,然后再将青椒放入锅中,放盐,放鸡精,小火慢炒,出锅前,点入少许酱油,进行调色。出锅后,豆皮略脆,油而不腻,青椒里外生熟均匀,脆而不老。如若偏好辣味,出锅前,可放少许辣酱,搅拌均匀。停火,盛入盘中,色,香,味俱全,真的很好吃呦!

随着做饭次数的增加,炒菜的手艺,我觉得以后还真的可以有所改善,凡事架不住琢磨。嗯,这个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哈哈。慢慢的积累,以后或许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整出一套自己独创的菜谱出来。未来某一天,程序员改行做大厨,炒出来的菜都是面向对象的呢!

前两天,读书读不进去时候,就想做点儿具体的事情,然后就想把 blog 重新设计一下。用最新的 Rails 5,前端用 ReactJS,数据库就用 MySQL,或者用 PostgreSQL,二选一。这两天琢磨了一下具体需求。当然,需求的来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想法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兴趣。打算根据自己现在已经培养出来的兴趣,先挑几个最重要的,以此为基础,重新架构一下整个网站。一方面,我觉得,现在 blog 上的内容每年都在稳步增长,需要重新整理一下。另一方面,这两年,也真真正正的培养了一些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阻扰,大体上未来也不会有方向性的变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兴趣的道路上不断的深耕下去。我计划,重新架构之后的网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当然,不断的细化和调整是在所难免的。

接下来的一些日子,我觉得,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很喜欢在网上写东西,当然,主要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写。以后,我也会在文学方面做一些积累,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文笔,写作是我已经坚持了三年多的兴趣。未来几年,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兴趣是我已经确定的。另一方面,就是想有一个自己的个人 wiki,用来保存一些好的文章和资料,便于以后学习和积累,这方面可以借用 Pocket,正好我平时也在用 Pocket 保存文章和链接。然后就是设计,这几年,我对设计也很感兴趣,不管是用图形工具做的图形设计,还是用代码做的动画设计,又或者是工业界的工艺设计以及建筑方面的建筑设计。总之,我想有一个地方,来保存一些自己的设计,形式可能是图片,视频,演示页面等等。总的来说,目前比较确定的,有这三个方面。细想想,把这三个方面做好,已经是不小的工作量。

最后一件事,这个星期只写了一篇 Processing 的文章,到下个星期为止,还是欠三篇,时间好紧。

这个星期跟家里的朋友通电话,聊了几句,各有各的难处吧,大家都不容易。总之呢,能够被朋友理解和支持,很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

在一次谈话中,主持人问地产商冯仑,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冯仑说,“最喜欢直爽的人,最不喜欢装的人。”主持人又问,“怎么定义装?”,冯仑说,“如果是公共场合,人多,在某些方面你掩盖自己,这可以理解。如果就剩下我们两个人的时候,还在掩盖自己,这就叫装。”我赞同冯仑的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