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冷了

突然发现这个星期是真的冷了。上周之前都没有太注意,最近这几天看了下天气温度,才发现,白天的气温已经零下,晚上也已经零下十几度。也不知从哪里听到一句天气预报,说最近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云云。早上起来,看到窗上起了窗花。外面四五级的大风,也是从早吹到晚。虽然整天躲在屋里,但也感到了外面的寒意。据说貌似这是最近几年最冷的一个冬天,谁知道呢,没有太关心过这个,只意识到眼前很冷。

最近这个礼拜有点累,身心疲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段时间太投入的缘故。周末出门跟人吹牛的时候,脑袋里也是频频断片儿,说到半截儿忘词了,或者只记得整个词汇的一半儿,需要赶紧掏出手机查找一翻,才能继续吹。

可能吧,可能最近脑袋真的有点儿转不过来了,需要停顿一下,歇歇脚,看看电影,转移一下注意力,中断思考,逃出自我生活的格子间,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让自己“清醒”一下,用欲望那根银针刺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意识到,哦,原来生活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最近白天的效率也没有了之前,读书的效率也没有了之前。原本打算这个星期再发布一本 Ruby 的电子书,但因为排版上的原因,最终还是未发布。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读一本 Ruby 处理字符串的书,名叫《Text Processing with Ruby》。书是圣诞节的时候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为了自动化批处理文本中的字符串,顺便看完这本书,读书的目标也算是明确。按计划,两天多的时间应该能读完,但还是因为效率不够高,最后还是没读完,只读了不到三分之一,有点儿遗憾。

这本书讲解的结构也算是清晰,读起来,脑袋里的思路也还算是明了,理解也不费劲,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一本书。不知道读完之后,能不能也写一篇读书笔记,用英语。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是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以后想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读英文书,就用英文写,读中文书,就用中文写。英语对于我来说,终归是一个工具,终究是要拿来用的,总停留在脑袋里,或偶尔与外国朋友拿来闲聊,英语对于我来说就永远都无法起到深度交流的作用。好,等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看能不能试着用英语写一篇读书笔记。

以为可以顺利编辑完 Ruby 这本书,结果却碰到一时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靠蛮力解决,只是自己想用 Ruby 自动化来解决。说来说去,我是一名程序员。

最近花了不少的时间读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这周只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来读,然后想起发布 Ruby 这本书,就搁置了,接下来我想我会继续读完。这是一套好书,通过这套书,也认识了木心先生。这套书里,木心先生谈到的观点多次触动了我,或者点醒了我,又或者给我指出了一条他以为的道路。恰好,我对于先生提出的这条道路也非常认同,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对于人文方面,我也隐约体会到了先生所说的制高点。但我依然没有忘记,这套书,读一遍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读到先生所表达的观点是我想说,但无从表达的语句的时候,真有一种畅快感。

按照计划,本周过完,托福词汇应该背完一遍,可惜周日出门跟几个朋友去吹牛,耽搁了一天,最后一天的背诵任务没有完成,只等拖到下周一完成了。雅思核心词汇的背诵从之前的每天三百单词,提升到了每天五百单词。打算等托福词汇背完第一遍,就两个同时进行背诵,计划每天各背五百,共一千单词量。这样算来,雅思核心词汇一周可以背一遍,托福词汇可以十天背完一遍。再坚持一个月,二月份结束,看实际效果,如果感觉还不错,就开始穿插看一些英文写作材料和增大英文书籍的阅读。不过,我很清楚,英文写作也是写作,跟中文写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着急是没有用的,对于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反正目前我也不打算参加什么英语考试,所以我肯定不会去做背诵范文这种事情,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增加阅读量的方式,来一步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年来,对于自身的学习,我有一个小小的心得,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学习上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学习本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老老实实的花时间,学会并真正掌握它,然后终身受用。

好吧,时间不早了,洗个澡睡觉去了,困死了。

哦,下个周末准备回家了,给爸妈带点什么呢?

莫名的疲惫

又到了写日记的时候了。

这个星期,呃,这个星期只出去买了一趟菜,然后,基本上就没有出门了。

只觉得,如果室温变冷,有风感,说明外面刮大风,更冷。除此之外,就不太关心外面的世界了,手机上的所有社交软件每天最多打开一次。陪伴我的只有书和音乐,大多时候,心静如水,天马行空的思考真是一种享受。偶尔也会停下来奢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如果能一直像现在这样,我认为我的人生就成功了,这真是一种奢望。

既然整个礼拜差不多只出去买了一趟菜,对于外面的世界,也只能说说菜市场。之前听里面的菜农说,由于清华大学要占地盖楼,他们以后不能在漏天的市场摆摊儿了,全部要搬到带有屋顶的大棚内,统一规划,还要向他们收地摊儿费。这个礼拜去买菜,果然都搬到了带有屋顶的大棚内。大棚距离原来的漏天市场远了一点儿,要多向里走三五分钟,规模也没有之前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部分菜农离开的缘故。好在菜的种类还是蛮全的,而且发现竟然还有卖洋葱头的,果断买了一颗。因为洋葱头在冬天不是特别好储存,即便冬天不容易碰到,我还是不敢多买。买完菜,顺便去水果市场转了一圈,买了一袋子苹果,好几个,一共不到十块钱,每天一到两个苹果,可以吃好几天,感觉好便宜。

买菜,做饭,买水果,逛菜市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除了关心粮食和蔬菜,木心先生的那本《文学回忆录》已读完上册。第一遍读完,至少将里面的生字都标注了出来,特别是讲中国古文学的篇章,生字那是一个挨着一个,一边读一边感叹自己的无知。读到上册的后半部分,每次读到中国古文学,心里都有点儿发怵,但读到外国文学,心里负担就小了很多。就此一点,书中提到了文化断层的观点,回看当代社会,颇有感触。

上册读完,木心先生的讲解自是尽可能的去领会,限于学识有限,人生经历也有限,有些话,单个汉字都认识,简短的语句,但仍旧无法理解其中意思。好在即便目前还无法揣测其意思,但也引起我很多天马行空的反思,也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不过,即便读到目前为止,我也已经逐步学会了从文化层面去宏观俯视整个社会。对于木心先生提到的文化断层,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我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会不断的积累和纠正。我认为,这比简单的给我一个静态的结论要重要的多。

这本书读到目前为止,让我有了对文字方面的感知意识。以前我从来不曾考虑过这个层面的问题,最近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之后。我想,这会有助于让我对这个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可能也是我除了文学本身以外,目前为止,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吧。对于木心先生的学识,我不住的感叹,博览群书,他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一幕,印象比较深,他用当时在场听课的学生名字的后两个字,为其每人各自即兴作诗一首,每首诗的最后一句包含名字的两个字,书中讲到这一幕的时候,看的我是目瞪口呆。哦,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当年木心先生二十四岁,与温州的夏承焘(号称近百年第一词家,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先生通信,每次与木心先生通信都写“木心仁兄指正”,那个时候,夏承焘先生快近六十岁。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除了感叹木心先生的学识以外,同时也非常敬佩夏承焘先生的品行。对比看,如今现代社会上的那些人,呵呵,又是感慨颇多。

周末的这几天,开始听传统古典音乐,想先从巴赫的音乐开始,也真是走运,发现一位网友将巴赫的大部分作品都做了分门别类,我从中找了管弦组曲,想从这开始听。听了几首传统古典音乐之后,反过来再听现代古典音乐,突然觉得,之所以现代古典音乐更容易被接受,是因为其中的很多音乐表现元素都是现代的,更容易被生活在现代的人所熟知,所以其演奏风格也更容易接受。而反观传统古典音乐,音乐的表现手法就少的多,外加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出来的曲风跟现在也是大相径庭,我认为除了欣赏音律以外,需要了解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知识,这样更容易揣摩创作者的心境。

读木心先生的书,也提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人物。而在前几年,我就对胡适先生的思想感兴趣,读了一些胡适先生关于教育的文章,还有心如果以后能够闲下来(好吧,目前来看,也许只能等退休了),要把《胡适全集》买来一读。碰巧前两天在罗辑思维的商店里发现了一本再版的书,名字叫《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毫不犹豫,立刻拿下。买回来之后,从前言开始,读完了第一章,对胡适先生当年的胸怀大志,佩服了好久,可惜的是,百年之后的今天,其实现依然渺茫,而且有渐行渐远之趋势。我只感慨,人生之短暂,改变何等难。

最近对于计算机的专业书读的有些偏少了,这我是知道的。我以为,最近读的文学类的书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助于我自身理解力的提高,方法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花一点时间了解这个社会,其重要性并不比多会几个算法低。二者需要做一个平衡,这样生活才饱满,作为一个人,才健全。其实,对于这种偏文史类的学问,个人愚见,无所用,无所不用,论到极致,只求活个明白,此足矣。

英语单词的背诵,算上今天,已经整整两个月,托福词汇再有一个星期也背完一遍了,雅思核心词汇复习了大概有两遍了吧。学到现在,如果不搞语言研究,觉得英语的学习,逐渐就变成了一件体力活儿,不断的重复,让整个面部对每个单词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让单词渗入每一个反射神经,到此程度,就算初步学会了。下一步不打算背 GRE 词汇了,我觉得,有了托福和雅思的单词量做基础,专业的英语词汇就凭以后的兴趣学好了,毕竟语言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像中文一样,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中国字不认识,还是要不断学习的。

最后,这周把自己在 2015 年写的全年日记整理了一下,同样发布在了 Leanpub 上,:)

这一周下来,身心疲惫,真的好累。

不过,还是要加油了!

有点儿喜欢文学

这个星期感觉突然变的好冷啊!节气上已经过了小寒,按道理也该冷了,但还是总觉得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尤其是过去的这个礼拜。不过空气倒是好了很多,也算是有好有坏。总的来说还可以,就是多了一些风,多了一些冷,可以理解。

总的来说,这周过的还算充实吧,至少每天的脑子里都在思考事情,虽然有时候外表看起来像是在发呆。不过,思考和反思就会有沉淀,沉淀就是积累,积累就是进步。嗯,是好事。

这个礼拜印象最深刻的,应该算是看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越看越喜欢,好可爱。一边读,时常被逗乐,时常又陷入深思,木心先生的讲话风格好有代入感。读着读着,就仿佛他本人站在面前讲述一样,可以强烈感受到他讲话的气场。

因为一来不是整天的时间都在读,二来因为木心先生的讲话风格不是全白话,有的句子字数不多,但发人深思,所以对于阅读的速度并没有贪快,而是力求理解每一句话。因为讲述的信息量比较大,知识面覆盖很全,第一遍百分百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又因为书中提到的很多著作我是没有读过的,所以对于木心先生讲述的结论,也只能一股脑儿的先记下,待留日后有机会读过原著,再慢慢消化和求证。

不过好在我也没有盲目急于阅读进度。从阅读开始,我就已经盘算好了,这种书读一遍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第一遍阅读的目标摆的还算正,少了很多挫败感。反而因为阅读的过程中,过往的一些感悟不断的被木心先生的结论所触动,甚至产生一些情感上的波动起伏,感慨许久。越读,就越有一种被长者指引的感觉。言语间,可以感受到来自木心先生骨子里的自信,豪情万丈,爽。

整套书分为上下两册,每册五百页有余,全书共一千页有余。目前为止,只读过了两百页,已感收获颇丰。全书是陈丹青先生当初在纽约上课的笔记手稿,自知作为后来的读者,深感幸运能读到此书,感谢。此书读到目前为止,符合当初预期,读过之后,除了能够获得木心先生的个人观点以外,还可以了解许多好的著作,可以为自己的文学知识搭建一个主枝干,便于以后为其增添枝枝蔓蔓。

读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古希腊文学和中国古文学滋长了一些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对于阅读相关资料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掌握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再读古希腊神话,断然不会再像小学时候,只浮于表面看热闹了,定会探究故事的背后。书中,木心先生提到,他很推崇老子,也提到了老子的《道德经》。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之前我好像买过一套类似的书,结果果然被我找到,名字叫《天堂茶话》,分上下两册。一翻内容,果然是在讲解《道德经》,而且发现此书想买现在也已买不到,真是缘份!此时方可突显平时囤书的好处啊!哈哈!另外悄悄的说一句,木心先生全盘否定孔子的儒家学说,这个观点我是太赞同不过了!读过木心先生的理由,我是更坚信了这一点。

通过这一个礼拜以来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慢慢的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提升了很多。当然,期间在 YouTube 上还看了一场陈丹青先生前两年在新加坡的演讲,也受其影响,且收获颇多,对文字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天阅读的过程中,还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傍晚期间,读到后来,突然萌生了想听巴赫音乐的念头,而且这一次听,非常的享受,完全没有了以前欣赏交响乐时的茫然,这一次,可以仔细品味乐章里的每一个音符,甚是开心。过去的两年,听了无数的现代古典音乐,目的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能力去欣赏传统古典音乐。今天下午,有一种窗户纸捅破的快感,真是好开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了我新的认知,也许有,但目前我还无法用文字进行准确的描述。

对于《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总之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我想学文学的时候,首先就遇到了这本书,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读到现在,总的感受,就像书封上木心先生的那段简要的评述所说,

说来说去,给大家一个制高点。有了这个制高点,看起来就很清楚。一览众山小,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

对于这个论述,我已有初步感受。书中对历史,哲学,艺术,科学,文学都有过顶层描述。同时我也感慨,木心先生能够对于如此不同的学科有如此领悟。给我的感觉是,木心先生总是能够跳出某个特定的学科,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更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先生所说的能够一览众山小。

哦,关于这本书,这次花费了不少文字去描述,看来我是真的蛮喜欢木心的文字的。幸好之前我还买了木心先生的作品集。今天下午,读到兴致,还特意翻开作品集,一本一本的去大致翻阅,有一种立刻把书中的文字装进脑袋里的冲动。

除了读木心先生的书,英语单词也还是在坚持背。依然是每天新学一百四十多个托福单词,并且复习三百个雅思词汇。前两天翻了一本雅思写作的教材,发现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单词,现在对于其中的大部分单词都不再那么的陌生。突然觉得过去一个多月的坚持,总算开始见到一些成效了,有种莫名的开心和喜悦。

这个周末没有去博物馆,倒是去和一位姑娘见面并且请吃了饭,没有感觉,接下来应该也不会有更多的想法。

先就写这些吧,技术方面最近没有太多想说的,可能是因为太细节了,放到生活的文章里显得太专业,不过倒是一直在学习和积累。

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