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终总结

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总结的时候了。坦白说,前两年写总结的时候,内心里多少也会感慨一下时间流失之快。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不夸张的说,差不多这一年下来,大部分日子都是数着过的。即便是这样,但还是经常会产生一种因为自己的低效率而心生的懊悔。由此导致期间诸多想要学习的内容,无法按时间计划完成。当然,理由可以找到很多,但现实很残酷,它从不相信理由,时间也不会因为你的种种理由而多停留一秒钟。所以我觉得,找任何理由都是徒劳,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

既然如此,忏悔的话基本上也可以理解成废话。所以,废话就不多说了。下面还是先依照今年年初时候的预想,对照一下,到目前为止,看看今年都干了点儿啥吧。

按照今年年初时候的设想,主要还是分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

  • 坚持每周写博客
  • 学习英语
  • 读书
  • Rails学习
  • 锻炼身体

嗯,还是像往年一样,逐条进行总结。

坚持每周写博客

按照年初时候的设想,今年应该做到每周写两篇 blog。如果单从数量上看,我做到了。我保证了每周平均两篇 blog 的产量,而且我为自己设定了文章的分类,一篇依然是记录我的日常生活,另一篇是专业类。所以按照文章的分类编排,今年也应该可以编辑两本书上线出版。

写作这件事,算上今年,我已经坚持了三年,连续写了一百六十多个星期,期间从未间断。最初只是想记录自己平淡的生活,后来就越写越能感受其中的意义,也就越不想中断,但依然不确定自己能坚持多久。第一年年末,试探性的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并夸下海口,第二年如果能再坚持一年,第三年就每周写两篇。结果第二年也达成了这个目标,所以就有了今年的每周两篇 blog。

说实话,今年的每周两篇最初也是尝试性的,对于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也是一个未知。好在结果还不错,至少没有让自己失望。

经过过去三年连续写 blog,我逐渐喜欢上了写作。对于写作,真的是从最初的生疏到现在的喜欢。我喜欢用文字去记录点儿什么,我已经可以从敲打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快感。但我必须说明一点,写作是我的一个意外收获,之前我真的不是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更不要说从文字中发现乐趣了。

文字写到今天,我觉得,我可以说自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至少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人。事实也已经证明,我用文字记录了自己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里面包括喜怒哀乐,这很正常,生活本身就有喜怒哀乐,这也才够完整和真实,这就是生活的轨迹,也是成长的轨迹。前两天无意中,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能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二十年或三十年,不知道是怎样一番情景。如果到那个时候网上有人问,“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一生是怎样一种体验?”,也许我多少有些资格可以试着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今是一个快餐型的社会,很多人都沉浸在短暂的潮流当中,一年又一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态,它让人很容易迷失,少了很多沉淀,少了很多厚度的积累,只剩下了对速度的追赶。我猜想,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多年之后很可能留下的只有记忆的短小片段,而会错过很多深刻而完整的故事。当然,故事中也会有人。

学习英语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今年的英语水平真的没什么太大的长进。比起前两年,可以说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只是到了接近年底的时候,才对背诵英文单词有了那么一点兴趣,良心发现,奋起直追。之前的几个月,不论怎样努力尝试都没有奏效,要么就是半途而废,要么就是事倍功半。总之就是,英文单词不喜欢我。

也许是良心发现,接近年末的时候,总算是开启了背诵英文单词模式。经过过去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雅思核心词汇已经背完一遍,共计三千两百多个,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遍背诵阶段,计划接下来背诵三到四遍,然后会读一些配套的文章,主要还是以巩固词汇量为主。

前几天突然想,既然是学习单词,趁着这个热乎劲儿,干脆把托福词汇也背了吧。所以年末的最后一个星期也把背诵托福词汇纳入了进程。托福词汇的背诵不只包括核心,也包括普通单词,共计四千六百多个,和雅思核心词汇有一千多个重复单词,碰到重复的,就当是两边复习了。托福词汇的背诵进度,目前是每天一百四十个左右,算上过去的几天,到现在为止背完第一遍还有不到三十天,也就是说 2016 年一月底可以把托福词汇也背一遍。外加每天复习三百个雅思核心词汇,心理上也总算找回了一些安慰。

基本的英语词汇量上不去,写作自然就会受限。所以我也必须承认,现在的英文写作确实很 low,不值得一提。今年一共也就读了不到两本英文原著,Orz 我为自己薄弱的意志力而深深的感到惭愧。

英语学习方面,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英语写作和词汇量。现在来看也就是年末的时候才良心发现,开了个头儿。总的来说,今年的英语学习很失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我可以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为,英语单词跟我不来电。不过还是那句话,不论借口是什么,结果是让人汗颜的,单词学习很失败。年末才开始亡羊补牢,好在学习知识不论早晚,所谓闻道有先后,希望当前能够开个好头,坚持下去。好吧,我又给自己宽大处理了,求不要鄙视。

读书

按照年初的计划,今年读书的数量要在二十五本以上。前两天去豆瓣上数了下,如果没数错,记录的有二十三本书。算上有几本书今年又读了第二遍,勉强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五本……以上。自从去年有了全职工作,读书真的得靠挤时间了。

最近这几年,吴军博士在写书上,算得上是高产。自从前几年读了他写的第一本书《浪潮之巅》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出一本看一本。从他写的书里,获取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

除了从书中获取具体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对于学习和教育的价值观上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坦白说,前两年我就开始有意培养自己除技术以外的兴趣爱好。但那个时候的下意识里一直都没有脱离技术这个中心轴,还是围绕着技术周边在打转。

自从这两年读了他写的《文明之光》和《大学之路》,才彻底从思想和意识上转变过来。

经济学方面一直也在断断续续的学,平时也会看一些财经类的相关文字和视频。不过总体进度不是很大,时间总的是有限的,学了这个,学不了那个。好吧,不找理由,承认是因为分配的时间不够。唉,其实还是学习的效率不够高啊,时间利用率不够。

今年情不自禁的开始读一些偏向于文学写作方面的书,或者说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跳出书内的具体内容,宏观审视整本书的架构。觉得这两年也写了些文字,虽然算不上多,但是多少也算是有了一点基础,所以下意识里就想多了解一些更专业的写作技巧,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磨练磨练,慢慢形成自己的文风。既然我对写作已经有所好感,所以就有心在未来的十年以内给自己加一个作家的 title。其实 title 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想拥有与这个 title 等值的写作能力。

这两年也想具备鉴赏字画等艺术品的能力,深知要想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够培养出来的,所以从去年开始,也在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除此之外,今年年初,也开始在每个周末到北京城的各个博物馆去参观。另外,以前我是几乎不用手机拍照的。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慢慢下意识的养成了遇到好的场景,就想拍照留念的习惯。从今年开始,每个周末写 blog 用的题图,都是平时用手机随手拍的。

Rails学习

与其说是 Rails 学习,倒不如说成是 Web 开发方面的学习。与其说是 Web 开发方面的学习,倒不如说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这两年是我在技术上的一个转型期。一方面是想转到 Web 开发,另一方面也想借着这个转变的期间,把基础知识重新温习温习。所以过去的这两年也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在填坑,都是前几年欠下的债,要想以后过的舒服些,这些债是迟早要还的,而且我意识到,越早还,付出的成本越低。

过去的这一年,整体上了解了一下 Rails 的整个生态圈,也熟悉了在 Web 开发中,用Rails做开发的大体流程以及相关常见的技术栈。大概了解了一下,未来在 Web 开发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成长的瓶颈在哪里。所以除了学好基本相关概念的同时,也在提前填一些未来可能遇到的技术坑,以便以后的技术生涯能够走的更顺利一些。

至少在 Rails 开发或者说 Web 开发方面,我不会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技术领域,具体来说就是前端或后端,打算从后端一直学到前端,不想给自己设限。

这两年在技术的学习上,或者往大里说,在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上,其中有一点给我的感触很深,那就是对一门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深浅,很大程度上会最终影响你对这门学科认识的高度。形象一点儿可以比喻说成,地面下的树根扎的越深,地上的树枝树干越会长的高大茂盛。这可能也是我为什么很想多花一些时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吧。说实话,很后悔上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打好,才导致现在需要花几倍的成本去弥补。

当然,世事难料,也不可能在上学的时候把基础知识都学到位,那也不现实。所以其实还是那句话,闻道有先后,学知识不分先后。想学,学就是了。

说了一些方法论的东西,没有写具体的技术内容,是因为 Web 开发的技术分支太多了,都写出来不太现实,技术面概括到就是了。

哦,今年还有一件开心的事情差点儿忘了。年初的时候为 Phusion 的开源项目 Traveling Ruby 贡献了一段音频。奇怪的是在我这儿录完的时候还是蛮清晰的,但是他们与视频合成出来之后听起来就有点儿沙哑了。视频上传到了优酷。虽然没有露脸,但也算是露音了。话说都没怎么帮他们宣传,总感觉没尽到义务,XDD

锻炼身体

今年年初制订的目标是俯卧撑单次做到一百个,仰卧起坐做到三百个或同等运动量。年初的时候开始逐步恢复锻炼,到七月份的时候,俯卧撑单次可以做到八十个。仰卧起坐方面,恢复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就换成了另外一套比较科学的腹部练习,我指的不理想,是指腹肌没什么成效,练来练去还是一块儿。

后来就离开北京,跑到杭州散心去了。在那里前后待了一个月,期间就停掉了腹部练习,因为那边的空气比较好,而且正好住的地方周边临有大学操场,所以就增加了慢跑,俯卧撑的运动量也相应的做了调整。八月底回到北京后,慢跑一直在坚持。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初在杭州的 1.8km,十一期间可以跑到 10.4km。

从 700bike 众筹预订了一辆自行车,九月中旬收到货,开始尝试骑行。十月底骑行距离,单天可以达到 70 公里。

按照计划,本打算今年结束之前,单天的骑行距离可以突破一百公里,但是,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北京的雾霾天……自从入冬以来,不但没有骑车出过门,连跑步也停止了,安全第一。整个冬天基本上就算是进入了“冬眠”状态。

嗯,以上就是 2015 年各个方面的大致情况。陈列事实,不论褒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针对 2015 年的状况,下面说一下 2016 年的大体计划。这次说之前我要注明一下,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计划仅供参考,当作是前进的灯塔。

2016年计划

2016 年努力的方向,大部分还是延续 2015 年的那几个方面。因为这几个方面需要学习加强的空间还有很多,所以需要在这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另外,再加一个方面,那就是绘画。好,下面开始逐条记录。

坚持每周写博客

每周的博客我还是会写下去,而且内容是每周两篇。一篇是我的生活周记,另一篇是专业类。之所以说是专业类,而不说是技术类,那是因为这几年可能会写技术类比较多,也许若干年以后会写其他方面的文章,比如说可以写骑行类的,写艺术品鉴赏类的,写厨艺方面的等等,都是有可能的,总之就是某个专业方面的文章,不同于生活类的杂文。

经过这一年的尝试,文章的数量就暂定为每周两篇。这个量既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还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紧张起来,总之我觉得是一个合适的度。

其实,我有在内心里许过一个愿,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写下去,一直写到再也无法记录的那一天。其实,我也很想知道,用文字记录人的一生是怎样一种体验?好吧,这终归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至少目前我还没有勇气夸下海口,说自己会一直写下去,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也许,如果再像这样写几年,我可能会有勇气说这样的话。

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写作频率,每年可以编辑两本书放到线上。换句话说,现在我对于单纯的出书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下一步我想做的是如何更好的架构一本书,这个节奏感觉应该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了吧。

我现在已经感觉到,单纯的重复记录已经无法取悦于自己,我想对写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不管是放大到宏观的架构上,还是缩小到具体的表达技法上。我希望能够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的雕琢自己的文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最终达到见文如见人。当然,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所以我也不会着急于一时,也不会制订什么时间计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写下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学习Rails

对于 Rails 的学习,计划会从后端学到前端。对于后端的学习,目前我已经在打基础了。接下来会对数据库进行学习,主要侧重于 MySQL 和 PostgreSQL,对于 NoSQL 类数据库,会对 Redis 进行一些较深入的学习,对于 MongoDB,如果以后的工作中遇不到,就先放一放。

服务器部分,会读一些 Nginx 方面的书,较深入的了解一下内部原理。对于 Rails 框架本身的学习,计划先读一读 Sinatra 的源码,想必对于理解 Rails 框架的实现是有帮助的。对于 Rails 具体各个模块的使用,就边用边学就好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先从实用层面入手。关于 Rails 的测试,侧重学习一下 RSpec。

前端这方面,主要就想学习一下 ReactJS,这个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足够 2016 年踏踏实实的学一年的了。其他流行类库,如果工作中暂时用不到,先只做了解。

语言层面的学习,除了 Ruby 以外,应该把 C 语言重新捡起来。

另外,算法实在有点儿 low,2016 年想把基础算法重新好好学习一下。

学习英语

好吧,今年还是继续学习英语。好在现在对于英语词汇的背诵已经开始,如果进展顺利,希望能把英语写作也入个门儿。另外,我还想提高一下英语口语。后半年如果有机会,找一些有歪果仁的线下聚会凑凑热闹。

读书

2016 年计划读书二十本以上,比 2015 年少五本。因为我发现自己的阅读习惯就是精读,只要读书,就是精读。那既然是精读,读的书应该就都是不错的书。对于不错的书,就应该放慢速度。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五本,减少到二十本。

锻炼身体

开春了就逐步恢复锻炼。2015 年里有两个月的跑步锻炼,让我对跑步也有了一些好感,所以打算在 2016 年尝试着跑跑步,暂且就先把目标定在半程马拉松吧。如果空气不好,就做一做室内的辅助性的力量锻炼,结合俯卧撑,哑铃或仰卧起坐等。

2015 年的骑行距离已经突破了七十公里,要不是碰到北京冬天的雾霾,我觉得我是有可能突破单天骑行一百公里的。所以,2016 年里,单天的骑行距离就定在突破一百公里吧。

绘画

我想花一年的时间把素描基础打好。争取在 2017 年,生活周记的题图里,能够把自己的素描作品放上去。

最后,希望 2016 年能够遇到一个谈的来的姑娘,一起搭伙过日子。嗯,可遇不可求。:P

一瓶臭豆腐

北京的天气我都有点儿懒得说了,每次差不多都是车轱辘话。空气质量基本依旧靠吹,再要么就是靠降水,除此之外,已经没救了。好在这个星期差不多有三天在使劲儿的吹,也总算是出现了三天的好天气。那是真的叫好啊,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唯一的不足就是有点儿小北风儿……还嗖嗖的。

这个星期总觉得过的有点儿随意。虽然也在努力的学东西,但总觉得如果在读书方面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的话,就觉得这时间白白的流逝了。突然觉得,这两年,读书对我来说真的已经养成习惯了。现在我完全可以做到一整天和网络隔绝,不浏览网页,不看视频,关闭所有社交软件,只要手里有一本喜欢看的书,我就可以一整天靠在床头边。当然,除了吃喝拉撒。

如果看书看久了,觉得周围太寂静,最好耳朵里塞上耳机,听一首背景音乐,那样我就彻底满足了,彻底融化在时空里,随时间和空间一起去流浪,畅游在思想的自由国度,想想还奋斗个屁啊!这简直就是我想要的完美生活!天热了,屋子里有空调,手里随时有想看的书,耳朵里有想听的音乐,耳机是想要的顶级配置,音质那是至真至纯,靠在舒服的床头,累了倒头便睡,醒了洗把脸,继续沉寂在书中,饿了就去厨房做点健康的素食,吃完又回到书里。看书看烦了,就趁着傍晚,在太阳落山之前,去周边的菜市场逛一圈儿,买点儿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当作是散心,顺便也找点人气儿,看看外边的世界是不是还好好的运转着……

哎呀妈呀,这种生活想想我就流哈喇子……

嗯,醒了,意淫结束。

前些天有朋友推荐了一系列陈丹青鉴赏油画的视频,隔三差五,每天晚上看几集,总算是看完了。说实话,自从前几年开始看吴军写的书以来,我突然感慨,人活一辈子就应该尽可能的学会去欣赏人类的文明,体会其中的美。这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对字画以及音乐等相关艺术的鉴赏。所以去年(2014 年)中旬,我就把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读了一遍,只是简单的读一遍,自然是不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接下来的这一年多里,也一直在不断的试图去理解国内外的字画或者说相关的艺术品,不断的去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入门的书籍,也不断的去体会和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今年以来,周末还会去北京城的各个博物馆进行参观,目的也是希望能更多的去试图理解。我想,多看,多体会,总会慢慢有一些收获。

前些天在床上躺着,突然也有一种想学画画的冲动,虽然在去年的时候,我也买了一本素描的书,但一直都没有坚持画。这个想法的源头,可能要来自于写代码,我发现很多不会写代码的人,或者说代码写的不够多的人,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某段代码的精妙。与此类似,也发现很多物理或数学学到一定程度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之中,似乎感觉只有他们才是真正能体会到物理或数学的美,那种美是无以用语言去表达的,它从理性上升到了非理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几乎所有学科最终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其实我想说的是,要想更好的了解一样事物,如果从一个理性的认识开始,慢慢积累,可能是一种更能深刻理解这个事物的好方法,积累到某一天,才有可能更深刻,更精妙的体会到这个事物的美,这种美不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无以用言语表达。说到这儿,我必须承认一点,人类的语言确实有她自身的局限性。人类的情感之丰富,以至于某些情感是无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顺着这段视频,我发现与之相关还有另外一个节目,是梁文道制作的,看了几个,也想把这个系列的视频看完,觉得开阔一下知识面也是蛮好的,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文理通吃。这几年我是越来感受到,文理分科真是一件够扯淡的事情,真是害人不浅,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误人子弟的教学政策。从《大学之路》这套书里,我完全认同那种通才教育。当然,认同通才教育的前提是,认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只有一辈子学习,通才教育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除了看这段视频以外,把和菜头的《槽边往事》看完了,文字写的真的是蛮好的,没得说。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显然不是学理科的,或者说理性思维并没有中毒太深,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很多感性思维。一个理性思维中毒太深的人,是很难把文字写的那么文艺范儿的,即便他也可以写出恰如其分的华丽辞藻,但我依然觉得,那会是一种泛着理性逻辑的华丽辞藻。好吧,我承认我是死理性派。

另外,这个星期有意无意的,在 YouTube 上看了几个 ReactJS 的视频,发现 Facebook 真的是围绕着 ReactJS 构造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旨在打通 Web 和 Mobile,两边通吃。越看这个,就越勾起我的好奇心。ReactJS把前端进行组件化,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组件本来是一个 desktop 上进行开发的思想。组件化的好处,我觉得更能把大而复杂的需求进行分解,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区域隔离。组件的思想,现在也应用到了前端这块儿,觉得蛮有意思的,以后我想深入学习一下 ReactJS。

雅思词汇已经背完一遍了,已经进入了第二遍阶段。现在重新调整了一下进度,发现每天复习三百个单词,对我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也就是说,十一天就可以将三千两百多个单词复习一遍。按照这个进度,2016 年春节之前我大概可以把雅思词汇复习三到四遍。

嗯,是的呢,文字写到这,还没提到那瓶臭豆腐呢。嗯,最近吃了一瓶臭豆腐,闻起来臭臭的,但吃起来香香。

嗯,就酱紫!坏坏的!

怪论

又到周末了,时间过的好快。现在总觉得时间就像是湍急的河流,时不时总有一种抓不住的感觉。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引起内心的焦躁,伴随着浑身上下有一种无力感。

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老样子,基本保持在轻度污染以上的水准。所以最近一个多月,基本退化成宅男,户外活动基本也就周末的时候,随机找一家博物馆逛一逛,公交出行。哦,还有家里的菜快吃完的时候,会去旁边的菜市场逛一圈,一次储备一个礼拜左右的量。

周末跟家里人通电话,跟爸妈聊起来,其中谈到做饭的一些心得,想想现在每天做饭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对于这一点,说起来我爸还有点儿不相信,以为做饭对于我来说,就是玩个新鲜劲儿,过了这个新鲜劲儿就会又跑出去吃了。今天中午切菜的时候我还在回想,经过过去一个多月的生活体验,我好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突然觉得,每天买买菜,做做饭,关心一下粮食和蔬菜,这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过的正常日子。曾经有过那么一瞬间,突然对过去的这些年,每天吃喝在外有一种厌倦的感觉。这种心态的转变很微妙,对于我来说,可能这将会是我另一种生活状态的开始。不知道,边走边看。

这个星期又有一种被怪论诅咒的感觉。每当我提前计划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大概率会最终完不成任务。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候是因为做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最后导致这件事情没做完就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自己给自己找的理由也很简单,总会认为新发现的这件事情更适合达到我的目标,结果就有一种虎头蛇尾的状况出现,很多事情有善始,没有善终。

相反,往往很多不经意的事情,恰恰最后都做的还不错,至少是能够善始善终。曾经很多次我都为这种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状况而悔恨。导致很多时候,本来内心里想完成一件事情,但在做之前就不太想说出来,更不会制订什么时间计划,就是因为担心这种诅咒再一次显灵,最终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以后的话,我可以尝试一下不制订什么确切的计划,只罗列一个大概的条目,按部就班,从第一条开始,逐条往后去做,尽最大的能力尝试去做。这样就不至于因为具体时间有变动而有一种挫败感。

话说最近读了两本操作系统的书。这周在读一本名为《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第2版)》的书,没读完,前两章写的感觉还挺好的,读到第三章的时候感觉就有点坑了。不但开始出现明显的印刷错误,而且很多地方关于源码的讲解,需要不断的自行脑补才可以,内容的编排越来越缺少逻辑性,不确定接下来还能不能坚持看下去,有点儿怕怕……不管怎样讲,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虽然自从切换到 Mac OS X 以来,就没有再用过 PC。不过呢,现在终于从代码级弄明白了 BIOS 是如何与 Linux 操作系统的 kernel 配合,一步步开机加载启动的。话说 PC 机用了那么多年,现在才真正搞明白,想想真是惭愧,说起来还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呢,真是坑了别人那么多年的爹啊……关于这本书,想想怎么说也是国人写的,写成这样也实属不易了,况且操作系统本来就及其复杂,知识点也及其分散,要想讲的逻辑条理清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权当是支持一下国产了。

另外读的一本书,叫《计算的本质》。开始以为是从另一个角度在讲操作系统相关概念的,看了将近一半儿,发现不是。回过头来又看了一眼书皮上的英文标题,这才发现,中文名起的有点儿坑。现在刚看到第四章,发现主要在讲自动机。看了一下后面章节的目录,所讲解的知识点基本上更侧重于编译器的前端。读完这本书对于以后想学习编译器,对于编译器前端的学习可以热热身。嗯,只能算是热身。如果之前也读过《CSAPP》,那么对于编译器后端的学习就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了。两者加起来,上手学习编译器的前端和后端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读到第四章,书不错,讲的也是浅显易懂,翻译过来的中文版,读起来也很顺畅。前三章根据自动机的基本原理,用 Ruby 语言构造了一个简单的 Simple 语言(嗯,语言的名字就叫 Simple)。总的来说值得一读,不错的书。

周中的时候犹豫不决,最后还是从罗辑思维下单买了一本和菜头的新书,名字叫《槽边往事》。按照书内边皮,作者简介上的说法,起名槽边,是指驴子的食槽边上,他自比为一天拉完磨的驴,在槽边吃草时的一些思绪。其实整本书是和菜头多年以来,在互联网上遗留文字的重新编辑,看的出来其中也包括一些近年来最新的文章。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的文章目前还没看完。不过读起来蛮轻松愉快的,一晚上就可以翻看好多页,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基本上属于文艺范儿。可爱的中年文艺大叔,哈哈!

这周的雅思词汇一直有在背,如果一切顺利,下一周就可以把三千两百个雅思核心词汇过一遍了,并且顺利进入第二遍背诵阶段,小小的庆祝一把,炒菜的时候多放一个鸡蛋,嗯!

时间过的好快,满打满算还有两个礼拜,2015 年就结束了。这些天平时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回想这一年的得失,有些事情,不免有些感慨,一年的变化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现在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我,与 2013 年的那个冬天很像,真的很像,像的有时候不免让我产生一种时空交错感。

休息一下下……

看来北京的空气质量也只能靠吹了。这个礼拜果不其然,又上演了这一幕。本周的前三天,空气质量那叫一个凶残,貌似周三的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爆表。好在周三傍晚左右,天空开始吹。经过一晚上的吹,第二天又吹了一整天。天空吹的那个蓝啊!周五又坚挺了一天,不过天空偶尔会有小风儿吹过。

周六的空气质量那叫好的没话说。所以我也不能浪费,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故宫。说实在的,来北京已经好多年了,第一次去故宫。俗话说的好,不到故宫非好汉……

好吧,既然说到这儿了,我就先顺着说吧。周六花了多半天的时间去了躺故宫。因为以前从未去进去过,去的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去旁边的中山公园转了一圈,还是自掏腰包,花了五块钱买门票进去的。你知道的,那个年代很穷,穷的连五块钱门票都要犹豫一下。哪儿像今天,别说五块钱了,十块钱都可以不犹豫一下……

开个玩笑。上午不到九点半到的天安门,以为里面很大,一开始还担心转不完,所以还背了书包,带了水壶。因为总是担心转不完,所以自打一进午门,就一路走直线……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故宫里边怎么出现了横穿的马路,马路上还人来人往的,此时扭头一看,背后的城门楼儿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故宫博物馆”,这时才意识到,已经从故宫里走出来了。低头一看手表,才十点半多,想重新回去也回不去了。突然有一种被坑的感觉啊,四十块钱买的门票就这么没了……

多年来形成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这也是我为什么来北京多年,一直都不去所谓的著名景点的缘故吧。说起转过的北京城的著名景点,故宫算是第二个,第一个是颐和园。去颐和园也是因为去年春天爸妈来北京,陪他们转的,本来我也是没计划去的。不过颐和园要比故宫可转的地方多很多。不过,此次之行,总算是心愿已了,以后跟没来过故宫的人,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吹牛了。

周一下午去看了场电影。看的是最近比较火的《火星救援》。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啊!总算是没白去。电影院人很少,差不多一共也没十个人,有一种包场的感觉。进去之后直接挑了正中间偏后的位置,因为周围都没人,所以整个观看体验还是不错的。嗯,当然看的是3D电影,这年头儿去电影院看电影,3D 不都是标配么。影评什么的就不说了,总之我被男主角在那种面对绝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有的乐观精神所深深的打动。另外一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同样是在那样的绝境下,男主角的所作所为,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是一个多么有趣和性感的人,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智慧,而且总能在逆境中给人以希望。嗯,因为知识所沉淀出来的智慧,真的可以让人变的很性感。影片中科技什么的就不多说了,NASA 经常在 Google plus 上发一些太空照片,让人看了之后,对外星球的探索总是充满了各种向往。衷心的对所有为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花了两天的时间,读了一本书。嗯,就是吴军的那本《硅谷之谜》。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说实话,这几年对硅谷以及IT发展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看了吴军写的那几本书。这次出版的《硅谷之谜》,不但从文化层面剖析了硅谷的形成和特点,还将硅谷的很多现行文化,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书的最后两章是对硅谷文化的一种理论上的诠释。在书的最后一章,通过借用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将硅谷文化的形成,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了理论层面的解释。通过读这本书,我对硅谷又有了很深的了解。

除此之外,吴军在谈打造全球化产品的时候,其中提到了多种文化。因为我自己是对各种文化很感兴趣,所以这也给我自己以提示。对于想做一款全球化的产品而言,了解不同文化,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是有助于把产品打造成全球化产品的。这让我觉得,平时我自己读的那些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的书,说不定以后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坦白说,最近这两年确实对硅谷比较感兴趣,前几天在 Facebook 上还加入了一个台湾工程师在硅谷的一个讨论小组。这个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线下分享,其中包括最新的技术,硅谷公司的文化等等。大部分的分享都会录制成视频,放到 YouTube 上,看了几次分享,还是蛮有趣的,可以了解到很多硅谷现状。

除了这本书,还在读另一本比较新的书,就是上个礼拜提到的《必然》。开始读之前,以为这本书会讲的比较理论化。没想到读的时候还是蛮顺畅的,一共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就读了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样子。本来这周打算休息一下的,随便看看杂书,下个礼拜继续好好的学习。所以周末这两天实在也是没有读书的动力了。目前这本书还是停留在三分之一的位置,打算下周先读完这本书,再继续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本书在讲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候,我觉得讲的不够深刻,因为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前些天看的吴军关于大数据的一场演讲,其中提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从前些年的纯粹模拟人类思考逻辑的方向,转到了使用大数据统计的研究方向上,并且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另外一点是,在第四章屏读的最后一个生活场景中,作者谈到了边开汽车边借助屏幕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显然这个场景有不合适的假设。真到了作者所说的那个阶段,无人驾驶汽车早就已经商业化,开车这件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人为干预。那个时候的汽车应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舒适单间一样,自动的把你运到你指定的地点。好吧,我替作者又脑洞大开了一把,哇咔咔!

不过,书还是不错的,有助于你的脑洞大开。每个人都想了解未来,读这本书有助于多的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除了读书和看电影以外,雅思的词汇还是有在背。截止到目前为止,第一遍已经背了两千个,将近三分之二,再有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把雅思词汇背一遍。如果背完第一遍,再背第二遍和第三遍痛感应该就会小很多。另外,昨天从 Amazon 上买了一本《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心想反正词汇都学了,顺藤摸瓜,就学学写作呗。虽然我觉得即便买了也没什么卵用,其实想真正的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多读书和多写,没什么捷径。那为啥还要买呢?其实就是想开开眼界,了解一下书中所说的高水平到底是长啥样子滴!哈哈!

周末终于赶了两篇 Arduino 的文章。顺便做了个新实验,用新买的压力传感器来控制喇叭的音调,根据传感器的受力大小,播放不同的声音。另外无聊的时候脑补了一下,突然觉得 3D 打印是一个和工业设计可以很好结合的桥梁。周末逛完故宫,顺路去了一趟王府井书店。逛到建筑和机械书架区域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如果有很好的设计,利用 3D 打印应该可以作一些很 cool 的事情。嗯,脑洞有点儿开……

本来这个礼拜是想读一读杂书,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的,结果又想了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哎,累死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