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

这周最重要的事情,是和两个人见面,一个是小祖宗的姐,另一个就是唱歌的那个周杰伦。

这周的天气还可以,一早一晚已经有了温差。白天半晌的阳光也不再灼热。初秋的余热,还是有一些的。但整体最高温度已经不超过三十度。偶尔下下小雨,温度还会略有下降。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唯一不是很爽的是,雨后还是有一些潮湿。晚上睡觉,通常还是会关上窗户,打开空调。而此时的空调,更大的作用起到的是抽湿的目的。

时间已经渐近后半年,工作上要开始忙碌了。这周就算是要渐入状态了,接下来要忙了,一口气到十一。

周三的下午,公司开的年中总结会。会结束,时间已经是晚上六点。回到公司已经六点多,休息了一会儿,没心情写代码了。晚上在公司蹭了口饭,七点多就溜回家了。回家的路上,地铁里小祖宗微信上问我走到哪了?我说快到家了,还有一站地。她说她姐来北京了,过来见一面吧。

老实说,刚开始我心里没啥思想准备。那天上午的时候,小祖宗说她姐晚上如果有时间,可能会叫到一起见个面,但是不能确定,毕竟她姐是来北京工作出差办事的。当时随口答应了,就没往心里去。没想到现在真的要见面了……当时心里一阵紧张,还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不见可以不?我都快回家了。’小祖宗说,离我这不远,就在建外SOHO附近。我看到这儿,心想应该是推不掉了,迟早要过这关。好吧,去就去。

晚上八点左右,我到家洗了把脸,换了一身行头。晚上八点二十四分下楼打了一辆车,二十分钟后,八点五十到达朝外SOHO附近的万通中心楼下。心里有点儿紧张,毕竟是要见“家长”了……

从外貌来讲,我一直对自己给能够给对方留下第一好印象而不够自信,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刚见第一面,还没开口就看我不顺眼,顺理成章的,接下来的接触也不会非常顺利,总是会伴随着各种猜忌和被猜忌,一路磕磕绊绊,直至最后分道扬镳。而有的人,就容易互相交谈,彼此慢慢了解,化解误会,可以随着时间加深交情。对于前一种情况,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这类人。这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对你产生了各种偏见,或者说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待你,而如果你想改变对方对你的看法,你会付出几倍的努力,甚至最后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改变对方对你的这种看法。无论你如何真诚的对待对方,对方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你对他是别有目的。以前我有点儿不信邪,现在我信了,或者说,我接受这类人了。我会简单的将这类人归类为有缘无份。与其大家都受折磨,不如早点儿说拜拜,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就这个话题多说两句,地球上两个人能够相遇就已经是很幸运了。也是最近两年,我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也开始试着跟所有遇到的人都尽量善待彼此。同时也珍惜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竭尽所能增进彼此了解。但我发现,有些人无论如何努力,终究是不能够彼此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对于这类人,现在对我而言,just let it be。

话说回来。见到她姐本人,已经是晚上九点,地点是万通中心楼下的星巴克咖啡店。大家都是吃过饭的,时间也已过晚上九点,那家店也要打烊了。坐下来不过五分钟,我们三个人就结账出门,准备沿着楼下的马路找一间可以落脚的咖啡厅。一路上我心里很紧张,小祖宗和她姐有说有笑,我是插不上嘴的。当然,我也没想插嘴。毕竟大家刚见面,我又不是一个会讲话的人,万一讲错话,留下坏印象,那岂不是更糟糕。如果我不讲话,无非只是留下一个老实巴交,腼腆,不爱讲话的印象。保底算,至少不是一个负面的印象,得分就算是零分,但至少不会是负分。

好容易。先是找了一家落脚的咖啡店,但是这家店九点半也要关门,我们点了三瓶水,闲聊了几句,不到二十分钟。我坐在沙发上,浑身盗了很多汗,肌肉僵硬,内心紧张,面带一副及其不自然的微笑,跟她姐一句又一句的闲聊着。

很快就到了九点半,我们又被“赶”了出来。沿路走了不到五分钟,拐弯儿,又找到一个路边可以歇脚的地方。摆着的桌椅看似像是路边的烧烤摊,但是却没人,可能是因为那天的时间有点儿晚了。我们大概又聊了半个小时,这次我跟她姐多聊了一些,算是就某些话题增进一些了解吧。大概十点多一点儿,我们各自打车回家。她姐回宾馆,我先把小祖宗送回她家,然后我再回家。总的来讲,她姐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我想,跟我正好相反。我可以写出很长的文章,想很多有趣的问题,但我却不能与人侃侃而谈。当然,除非所聊话题是我经过深思熟路过的。否则,我是绝对做不到没话找话说的。韩寒同学曾经也讲过这个问题,一个可以写文章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哦,不知不觉我又自我膨胀了……

赶紧说这周见到的第二个人。

这周周六的晚上,周杰伦来北京开演唱会,主题是“地表最强”。据说周杰伦喜欢粉红色,今天的题图就拍摄于演唱会现场,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听说周杰伦,应该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忘记是初一还是初二了,初二的概率更大一些。印象里应该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同学家里,看到他在听周杰伦的歌,当时还是卡带的年代,专辑的名字叫《范特西》,封面是红色主题的头像,看起来酷酷的样子。这张专辑应该是周杰伦出过的第二张。那个时候,那位同学很喜欢听,他推荐我听,我试着听了一首,完全无法接受。印象里,当时隐约还有问过那位同学,‘他是哪国人?歌里唱的是中国话吗?’。有缘总是会再见的。大概五年以后,当时我已经上大学,那年周杰伦出了一张新专辑,名字叫《十一月的肖邦》。记得当时网上一片嘲讽,有评说周杰伦太嚣张,竟然想跟肖邦齐名。看到这些评论,我自然很好奇,反而试着听了其中的《夜曲》。时隔五年,再次听周杰伦的歌,我似乎可以接受一些了。《夜曲》的旋律很好听,我很喜欢。然而,这张专辑听了很多遍之后。我发现,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那首《枫》。

后来,从那之后,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我把周杰伦过往的所有专辑都听了一遍。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接受了这种音乐风格。这已经是听说周杰伦后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演唱会的那天晚上,每当我听到一首我之前听过的老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些场景。散场之后,无意间,我对小祖宗说,我所有听过的音乐对于我来说,其中每一个音符都承载了我过往的记忆。当我每次听到过去的某首歌曲的时,我都可以从其中的每个音符里读取出曾经的一些场景。有些场景,逼真的就像是在脑海中放电影一样。音乐对于我来说,除了欣赏旋律,还可以是一种奇妙的记忆载体。

不过,最近这些年,我几乎没有怎么关注过周杰伦。这一点我必须要承认。以后,我想我会多听一听他的歌。

这次虽然只讲了与两个人见面,却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

这次就到这吧,时间也不早了,我得去睡觉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开始忙了

上个周末回了一趟家,这周又开始正常工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天气,嗯,天气的温度降了一些,下了几次雨,有大有小,空气变得有些潮湿。平日里,有点儿像夏季南方的清晨,略带一些闷热,气压有些偏低。有时候,会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但如果单说气温,其实已经不再炎热。空气中略带秋意。毕竟已经入秋,节气已到,自然规律。

这周工作上挺忙的,每天都很忙,甚至周末算在一起应该有一天的加班时间。平时早上看书的时间我还是尽量挤出来,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上班的路上会听一些音频节目,地铁里有时候会在手机上读几页 kindle。关于电子书阅读,最近有一个小小的变化。以前我在手机上看电子书,翻不了几页就产生一种烦躁感,所以当时买了 kindle voyage。但是最近在手机上用 kindle app 看书好像没那种感觉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沉浸进去。如果不是地铁的门框上面有站点指示灯,我很有可能会坐过站……

前些日子许岑同学新制作了一个教程,讲的是《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蛮有意思。教程一共分七节,每一节十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每节课程的题目起的都蛮具有诱惑力的。论内容,总的来说还可以吧,至少是用心讲了。每一节解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讲话的方式依然是比较风趣幽默,听的我时不时就会发笑。我戴着耳机站在行进中的地铁里,周围的路人看到我,八成以为我是在听相声……里面讲的一些方法和观点,有些,我是已经有体会的,有些,我还尚未尝试过,以后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

其实,我是不迷信学习方法的。以前我一直以为,能不能学会一样东西,或者说入门一样技能,最关键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寻求掌握各种技巧。这些所谓的技巧通常都会给人一种取巧的错误观念,最终反而导致学习不够深入,只学到了一些皮毛,或者说应用熟练而已,然而其本人心里却错以为变成了真正的高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又会不断的寻求各种窍门,寻找各种技巧,直至最后只学习了很多很快就可能会过时的花哨技巧,却无法掌握技能的本质逻辑,越走越偏。

这个周末忙里偷闲,跟小祖宗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十万个冷笑话2》,总体还可以,脑洞蛮大的。比前一部确实有进步,片子的内容算是与时俱进。印象里,我还朦胧记得看《十万个冷笑话》第一部的场景。当时是2014年冬天,有位朋友在一家动漫公司工作,背景是盛大投资。据说当时第一部的拍摄跟他们公司有点儿关系,所以影片上映时,公司内部发了两张票。又恰巧那天他没空,就把票给了另外一个朋友和我,最后我跟另外一个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记得那次应该是我多年以来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当时观看这部电影的地点是在生命科学园地铁站附近。我记得,那天的天气还可以,就是有点儿冷。刚好那个时候我有点儿时间……翻了一下那年写的日记,竟然被我找到了,当时果然有记录,那天竟然是元旦……好吧,唏嘘时间过的真是快。

话说,自从去年搬了家,最近一直都没跟那位朋友见过面,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只是年后他换工作的时候,电话里聊过几句。也许过些天,有时间了大家可以聚一聚,不知道隔了大半年,各自都有了哪些变化,有点儿好奇。

剩下其他的就没什么想说的了。

平平淡淡的生活,勤勤恳恳的工作。

嗯。

在家看电影

为什么每次开始都要写几句天气?而且所生活的城市既没有遇到洪涝,也没有干旱,为什么还要强行加几句?因为我觉得,天气代表了季节的更替,季节的变化又表明了时间的流逝。而且,北方的四季还算分明。夏天热,冬天冷。即便都是夏天,细细体会,每天跟每天的热还会有细微的差别。其他季节也如此。

本周的天气,早晚便能够细微感觉到闷热似乎在减退,桑拿天在悄悄的为离别做准备,悄无声息,细细体会,偶尔已经可以呼吸几口北方特有的干燥空气。依照节气,下周一立秋, 2017 年的夏天已经成为过去。这也难怪周末这两天隐约闻到了几口干爽的空气。夏天要过去了,秋天来了。心里有兴奋有失落,兴奋于闷热的天气马上就要过去,失落于时间流逝的迅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相较于闷热潮湿的天气,自然是更适应略微干燥凉爽的天气。

这周没有什么好电影,当前时间还处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关于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个说法,我是今年才听说的,据说时间范围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话说,今年也是看电影最多的年份,不夸张的说,应该超过了我过去十年加在一起看过的电影场数总和。当然,我指的是去外边正规的影院观看。这周末没什么好电影上映,而且小祖宗和我也很久没有在家里一起看电影了,既然是在家里一起看,自然是要选一部都没有看过的。我们选的是《当怪物来敲门》。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并不像豆瓣评论里写的那样,能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很多年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变得很理性,理性到了可以谈论生死。可以谈论生死并不是说不怕死,当然怕,正常人都怕。但恐惧并不会让我去特意回避这个问题。有生有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没有生物可以有例外,至少目前没有。

除了电影,这周的路上还断断续续的在看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蛮有意思,读到目前为止,整本书看似像是记录一些平时日常的散碎经历或想法。不论文笔,有点儿像是清淡的随笔日记。话题随着时间的经历散落各处。此处就不一一道来,也无法一概而论。也许,等我读完整本书,看完她在东京的一整年日记,或许会有个什么感受,目前没有。

最近有《权利的游戏》第七季已经上映,我之前连着两个礼拜都忘记说了。这周是已经放映的第三周了。第七季一共7集,每周一集,目前看到了第三集。好看自然不啰嗦,但我总觉得剧情有点儿慢,略显拖沓。观看每一集的时候,刚刚觉得剧情终于有了一点儿进展,一看时间,也已接近本集的末尾……有一种小便憋了很久,刚痛快撒尿,中途突然叫停的感觉。

学习还是要有的。这周还是在看 CSS。这个月大致计划把 CSS 的基础知识弥补一些,然后会学习一下 HTML5。既然做了前端,基础知识总归是要有一些的。若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讨巧的一些技术终归不是长久之际。

生活目前就是这个样子,没什么特别之处。

下周的周末计划回老家一趟,看看家里的爹妈,毕竟这几个月没有节假日,下一次则要等到国庆节,中间跨度确实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