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

近来天气温度剧降,似乎深秋已经不远了。因为十一长假没有回家,一直窝在屋子里看书。这个星期家里来电话希望能回去呆两天,所以也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当然,之前就答应家里人说十一之后回去呆两天,因为十一长假人太多,所以这次回家也算是在预料之中,只不过回去的日期不是我自己预先安排的。

星期五傍晚到的家,今天买了下个礼拜二的返程车票,去头去尾,一共在家里呆三天,因为时间比较短,也想多陪一陪家里人。又因为刚过十一长假,家里的朋友们都刚刚开工,想必可能会比较忙,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和家里的朋友们打招呼。

或许是因为确定提前回家的原因,随后多少对心态有点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写代码的心情。索性就在coursera上试着找找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课程。结果发现有两门课程,一门是《Introduction to Finance,关于金融的。另一门是《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这门是关于internet发展历史的。《Introduction to Finance》这门课的老师讲的很幽默,听起课来比较轻松愉快,因为我本来就比较喜欢经济学,所以从内心来说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这门课的老师把内容讲的比较活,能够把具体的知识和人生联系到一起,可以更容易的发散思维,学到很多金融学以外的道理,这可能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这门课听了第一周的课程,觉得这门课的老师很有活力,虽然这位老师已经是一个老头儿,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强大的好奇心。而且课程中的一些资料有的很有历史意义,选择这门课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想了解一下Internet的历史。

好吧,我还是想说一说这次回家的一些感受。其实我很早就发现有些想法已经无法和家里人解释,不是因为说不清,而是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不尽相同。导致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就会可能有明显的分歧。

其实,两年前我就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坚持自己想法的同时,对家里人选择回避,当然,我会坦诚的和家里人说我当前的状态。但是这次回家,我突然觉得这类问题似乎已经很难回避,但又无能为力。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无法向家里人解释清楚我当前具体正在做什么?当我真正想向他们说明的时候我才发现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我的一些决定不单单是某项技术所决定的,其中还包括了社会环境的因素,个人喜好的因素,行业背景的因素,个人价值观的因素,当然还有行业技术知识的因素。如果越过这些背景而直接说最终的决定,想必很难理解我做出当前决定的初衷,相反听起来或许会让人更加摸不着头绪。

想来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或许也就构成了和上一代人无法跨越的鸿沟,我不确定这种状态算不算是代沟。很巧的是,前两天在微博上看了一段吴晓波先生最近演讲的视频。看完之后似乎有些理解了,这个矛盾不是只有我碰到。后来我大概想了一下,这类矛盾其实普遍存在,其实有很多同学最后妥协于家里的压力,从而遵从上一代人为其做出的安排。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有很强的独立能力,没有遵从家里人,尽可能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其中有人能够坚持一辈子,有人只是坚持几年。因为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我觉得结果并不重要。我想说的,只是这个矛盾确实存在,而且我不是个例。这里,吴晓波先生就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想了想,我觉得我还是要尽可能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结尾处,我自问十年以后当自己再次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希望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现在想想,我希望那时的心情是无悔。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旅途,所以经历对我很重要。

P.S.想起一件这个礼拜发生的趣事。我把一个Google账户的Google plus上的相关信息转移到另一个Google账户上。期间被Google莫名其妙的同时暂停了这两个账户,给的理由是这两个账户的相关信息违反部分法律条款。我检查了一遍这两个账户的相关信息,觉得是场误会。情急之下,连着给Google发了四个feedback,因为担心Google的人会把我的中文反馈给滤掉,所以又用英文写了两个feedback,正当我决定如果Google不理我的话,我就每天用中英文发一个feedback,直到有回应为止的时候。第二天两个账户就恢复正常了,真是虚惊了一场。: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